第兩百三十九章 各論各的(1 / 2)

次日,高翰文一大早沒等來海瑞與王用汲的回信,倒是先迎來了程學顏的拜訪。

也是因為胡宗憲給大家放大假,自由活動,才有時間出討論學術。

其實內容就是胡宗憲之前提出的問題,仁與義的關係問題。

“其實,具體來說,你更想討論的是先仁而後義,還是先義而後仁的問題吧?”

高翰文在程學顏一大段的客氣鋪墊中,終於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你先說你的判斷呢,或者儒學的內容呢?”高翰文也不急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因為後世有現成的策略,就是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裕。隻是彆讓先富跑路或者先富隻帶自家後人致富就行了。

這些對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明,都不是問題。因為隻要大明的車輪開動,未來三百年有的是機會讓足夠多人成為後富,根本不用擔心先富搞上屋抽梯,過河拆橋,上車關門的情況。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離民性,富而後教,可也!”程學顏一板一眼地說道。

說實話,高翰文原身記憶的儒學,大半年下來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就隻記得個“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節。”沒想到還真有具體的。

經程學顏一提醒,馬上反應過來的高翰文繼續追問道,“富而後教,這仁義雙全,自然得以保全。如何教,教先富還是教後富呢?”

“這?”程學顏一下子有點懵逼。

“孔孟也沒有說儘天下事,這些不正是我等末學後進應儘之事嗎?也隻有這樣,儒學才有源泉活水嘛”高翰文一副老成的樣子說教。

“多謝師叔指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正如是也”程學顏又開始客氣起來。

“彆那麼客氣,你知道的,我這一門不興這些。你我年齡相仿,沒必要每次喊師叔的。以後還是喊我表字仕林吧,或者高兄也行。免得平白生分”高翰文對儒學那套禮儀有點遭不住。

“這,萬萬不可。師叔與我老師互稱師兄弟,這於情於理,說不通,說不通啊!”程學顏一聽於理不合,立馬就出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