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八章 李春芳的課堂討論(1 / 2)

嘉靖還是很關心會試結果的。雖然最近在搗鼓自己那些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方略,但是還是擠出一整天來校對了部分試卷。

倒不是怕野有遺賢,主要是限製黨爭向科舉蔓延。

王錫爵,申時行,高允升,餘有丁等人的文章映入眼簾。

除了前麵十份,又從二甲三甲進士名單裡隨機抽取一些核對。

宋應昌的卷子自然是重點關注對象了。

如果說出彩,

到不至於。但嚴謹卻是第一,幾乎遠超一甲第一名。

其餘人,哪怕有點羅學熏陶,但仍舊執著於情感的表達,特彆是對問題,對自身做忠誠孝子,

對勸君堯舜的情緒化表達。仿佛天底下就自己一人最為良善,最為君分憂一般。

隻有宋應昌,全篇下來,中規中矩,甚是平淡。這份平淡透出一副不屬於年輕人的冷靜與執著,遠不是其他人那般對忠君愛國的狂熱。

說實話,這份文章,嘉靖都覺得是不是閱卷大臣故意打高分來惡心自己的。自己想要扶持的杭州派士子在學術上鬨得熱鬨,卻不積極於功名。哪怕是來考試的宋應昌也在字裡行間表現出疏離感。

差不多一瞬間,嘉靖就明白,想在杭州學派裡麵找出第二個嚴嵩恐怕是不現實了,彆說聽話的嚴嵩了,能找出第二個會主動配合的張璁、桂萼恐怕都難了。

然而正是杭州派不積極於功名,嘉靖才不得不主動拉攏。因為按照之前對羅學經驗來看,這些人,自己不拉攏就跑到地方豪強大戶手裡去了。這不是取亂之道嗎?

改革與聽話,嘉靖不斷地在內心權衡。到最後還是沒什麼表示,算是默認了內閣確定的成績。

-----------

幾天下來當禮部的會試名單公布,宋應昌及其幾個相熟的同年是非常高興的。

大家相約一起去拜謝了座師李春芳。

宋應昌雖然跟李春芳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