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先秦諸學,唯雜家耳(1 / 2)

最近呂芳明顯感覺精力不濟了,每天都有各種傳旨通報,來來回回能跑紫禁城幾十圈的腳程了。

其實不僅呂芳,整個大明的內官係統,包括司禮監東廠錦衣衛,也包括文淵閣、欽天監、太醫院什麼的都變得忙碌了起來。

一會兒不是嘉靖本人需要找什麼為所未聞的前人古籍,一會兒就是有人領旨差遣需要協助找到某某人的資料。

那些原本堆在各個庫房底部吃灰的書籍雖然是被翻出來重見光明,但早已習慣曬鹹魚了的各衙門館藏人員卻是一時間累得夠嗆。

大明可沒有後世那麼細致的圖書分類標準。往往都是粗略分類,具體要用到時可就得在好大一個架子甚至幾個架子上尋找。

如果是常用書籍還好,遇到生僻的必然是兩眼一抹黑。如果同時遇到兩撥人尋找更是急得抓瞎。

嘉靖帝修仙的時候,這些內官服務係統卻如此忙碌。

這是瞞不住文官的。

但是瞞不住又如何?文官現在各自的節奏已經完全被打亂了。

先是準備批高翰文維持內部團結的嚴黨,就在前幾天聽說那些泰西人一走,嚴嵩直接被請進精舍領了個著實燙手的任務:巡鹽。

說是巡鹽,其實是收鹽稅,具體的金額沒說,但嘉靖那冰冷的語氣讓嚴嵩知道肯定得大幅收繳欠稅才能交差的。

原劇中其實是改稻為桑失敗,為了彌補國庫虧空嘉靖才不得已巡鹽收稅的。而現在改稻為桑明明成功了,虧空得到彌補,皇帝卻還是要巡鹽。這一點讓老嚴嵩百思不得其解。

嚴嵩本想在精舍裡鬥膽問一句皇帝是否又需要修宮觀了,但臨到嘴邊還是咽下去了。問題可能出在那幫泰西人身上。雖然皇帝派錦衣衛全程保護,但濠鏡澳那麼多泰西人。嚴嵩這次決定舍近求遠,直接派人去請濠鏡澳的泰西人來北京了解情況了。

畢竟皇帝請得,作為內閣魁首為什麼請不得呢?

巡鹽可是個得罪人的活。領到這差事,嚴嵩基本已經明了,嚴黨現在的價值或許就是幫嘉靖吸引火力,得罪人了。隻有得罪得足夠多,嚴黨上層在嘉靖晚年才足夠安全。至於過渡到裕王登基,如果連嘉靖晚年都過不去,想應付裕王登基也是瞎折騰心思。

與劇中一樣,經過與嚴世蕃的商量,最終決定派當前嚴黨二代裡地位僅次於胡宗憲的鄢懋卿出任巡鹽禦史一直。封官許願自不必少。但個中情節也就嚴嵩最是心知肚明。

嚴世蕃現在的思路也清晰了些,那就是搞錢。隻要證明嚴黨能夠替皇帝搞錢,哪怕是裕王上位等被清流刁難過幾年自然會重新想起嚴黨的好,到時自然是嚴黨平反的好時機的。

嚴氏父子想得雖多,但能當鄢懋卿麵說的卻也僅僅是封官許願而已。畢竟一旦需要頂罪,這個巡鹽把官場得罪遍的人,自然就是要身先士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