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古今一致的bug傳承(1 / 2)

高翰文從直房回來的路上,整個人都不好了。大明這麼搞,焉能不窮死的道理。要知道後世有工業經濟,搞財政大包乾都差點把朝廷搞死。現在可是真真的一窮二白了。

但是,差不多也能體諒太祖皇帝當年的用心,無非是如果錢糧都上繳再分配,這中間的損耗太大了。而且這樣就沒有理由當各地百姓監督地方官了。

理論上,通過財政大包乾,地方官與百姓就形成了直接的利益衝突,隻有地方官乾的不好,還多收錢。百姓是知道朝廷沒收錢啊,隻要朝廷沒多收錢,百姓才能相信朝廷,踴躍將貪官汙吏綁送京師伏法。

但問題是,太祖爺,你的百姓早就沒當年這個膽子了。還扭送不法。事實上在洪武朝晚期就已經不見了,基本就隻是個威懾。這麼多年到現在,這威懾力,隻怕比放屁都不如了。放屁還能惡心人一下呢。

找到病根卻找不到突破口最讓人心煩。

於是乎肉眼可見的麵色陰沉,高翰文就這麼黑著臉走進了大堂。

一句要跟地方協商,因為減免商稅可不是一個府城自己的事,還涉及下下麵各個縣衙的生計呢。高翰文也想借機摸清楚下麵的情況。這理由合情合理,終於是把今天給對付過去了。

回到書房,高翰文把之前留底的話本與《新編洗冤錄》拿了出來,也難得搞專門的教材了,直接讓兩學生看著學習了。當然還包括之前給宋應昌整理的進士科舉文章的範本。

儘量不想煩心事,高翰文吩咐兩個新弟子去值房,用公使錢刊印書冊了。名目就是職業培訓材料。知道有公費就自然不能什麼都自己出了。否則下屬肯定把自己當傻瓜看。不對,估計已經當傻瓜看了。

支使走兩位弟子後,高翰文看著書房裡就剩一人的徐有知:

“有知,你喜歡拿一本?”讀書人真要談情說愛還是有點難為情,隻得先從學術愛好著手了。

“喜歡高先生這裡的感覺”徐有知越來越大膽了。意識到說得太直白了,又補了一句:“以往的書香門第的書架大都隻是裝點,這裡的書架卻是真的學問”

這個23歲的大家閨秀,在這個時代看來似乎老了點,但在高翰文看才正合適,再小就容易觸碰三年以上直至死刑的禁區了。

其實在後世談過一次戀愛的高翰文對那種沒發交流,雞同鴨講的戀人關係相當無語的。好在半年就都忍不了吹了。

能在明朝遇到一個正經出身,還知書達理,能夠聊點哲學文學的,太難了。何況對方也算高齡了,還是個恨嫁女。簡直是美滋滋啊。

“喜歡後麵就可以多來,我也喜歡現在這種感覺”,高翰文也不矯情,直接這麼回了一句,末了還嘀咕一句:“紅袖添香”。

直男式戀愛就是這麼短平快。

差不多有了默契後,高翰文就跟這準女朋友,吐槽了前衙裡麵商稅的問題。真正的關節在農稅是中央稅,商稅基本是地方稅。如果減免直接就對衙門造成衝擊了。這個衝擊雖然不大,但就怕以後搞成慣例,那災年到底是老百姓的災年還是官員的災年。這隊伍裡麵可沒有自覺減薪的覺悟。

不過徐有知倒是非常拎得清立場,立馬表明要回家勸徐員外不要參與減免商稅的鬨騰了,順帶還勸高翰文多走走看看,去下麵縣衙也不錯。自己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學問深厚的高先生的。

這樣胳膊肘還往內拐的賢內助,一下子打消了高翰文所有的疑慮。這樣的老婆,就算有點瑕疵那也是瑕不掩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