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領導就要多給年輕人學習成長的機會(1 / 2)

當天回到府衙,高翰文沒有管徐家的雞飛狗跳。而是繼續和萊昂納多以及郭有德商量如何編好外國故事,就是講講泰西曆史變遷以及萊昂納多東遊記。

由於於老頭已經又比較成熟的三國項目,就沒讓他繼續摻和這邊了。但問題就在於沒有於老頭,郭有德這小黑胖子的意大利語並不過關,連蒙帶猜都很困難。基本劇情主線就全靠高翰文閉門造車了。等到四夷館的人到了,才能把一些真實的人名地名嵌入進去。就這樣,真人不真事是最容易讓觀眾相信的。

泰西諸國在從約兩千年前開始一直軍閥混戰。雖然中間有羅馬帝國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很快有分裂開來。

與傳說中早早實現統一的桃花石不同,泰西諸國在羅馬之後再無羅馬。當地的貴族隻能聽著遙遠的東方有個桃花石,並且盛產絲綢與瓷器,那裡的人都富有安康。

靠著這種童話故事,在戰亂中,一直存活到現在。

與,桃花石總是實現統一不同,泰西諸國,語言不同,文字不同,要實現統一很難。但這些也不是重點,因為我們曾在公元600年前後派人到訪過桃花石。知道了,桃花石曾經有一位皇帝書同文、車同軌。

我們連年打仗,並不缺又這樣魄力的雄主。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泰西遠沒有桃花石幸運,泰西之地,每三百年必然出現一次冰河期,所謂冰河期就是大降溫、大乾旱。原本就不怎麼出產穀物的土地更加是寸草不生。而這個冰河期,短則50年,長則100年。

保守的說,泰西也就隻有兩百年太平氣候。可氣候太平,不代表人就可以太平。為了為這一百年的災害混戰做準備,我們至少得提前一百年備戰功伐,隻有最強的勢力才有機會度過天災。這樣酸算下來,留給泰西的太平日子就隻有100年。

而這一百年裡,前50年還是上一個冰河期的災後重建。這樣真正的盛世就不足50年。但凡實際的官僚再不抓住機遇一點,可能就隻剩下20-30年,也就是不到兩代人光景。

所以再泰西,到羅馬帝國分裂以後,各大城主國主,往往都是罷黜百家,獨尊兵家。由於近兩千年的兵家征伐,武備又得提前,仇恨遍地聚集。這樣的環境永遠不能統一和平。

然而,城主們或者國主們卻不同,由於激烈的征伐,使得隻有幾個強大的勢力才能長存。泰西諸國的國主往往都有著上千年的曆史,反倒是那些兵家能臣換了一撥又一撥。

對比下羅馬帝國破裂時,王室被屠戮殆儘。現在國主們發現,這樣一直打仗,王室長存的法子也不錯。於是乎,就在沒有動力去改變什麼。於是乎,雖然有對外貿易,但幾乎再也不對外探索與交流。好一點叫路徑依賴,壞一點也可以說是坐井觀天了。

雖然有桃花石的故事,但誰都不願意去相信,覺得那僅僅是編造的童話。

直到1200年左右,從東邊有一股強大的騎兵衝擊了過來,有人稱之為契丹,有人稱之為桃花時,也有說是蒙古。這群人像上帝之鞭一樣所向披靡,最遠甚至打到了多瑙河畔,離羅馬僅數百裡的距離。

這些人與傳說中的桃花石不同,甚是凶惡。由於各方麵的潰敗,我們隻能修改教義,稱其為原罪。隻要他們的騎兵到了,我們都放棄抵抗,負荊請罪。隻聽說最大的首領應該名叫叫成吉思汗吧。他們跟桃花石同樣來自東方。不知道桃花石能抵擋得過這位成吉思汗嗎,還是跟過去的匈奴一樣,這些都是被桃花石驅趕過來的部族。

雖然這群人沒打多久,但是卻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天災。黑死病。他們的騎兵各處投放帶有黑死病的老鼠以及屍體。

在他們走後,整個泰西諸國因為這場大疫損失了8成的人口,很多城主、國主絕嗣。

雖然一下子人少地多起來,但由於疫情與戰爭,各項工具奇缺,又恰逢新一期冰河期的天災。泰西諸國在那整整近一百年過得都風雨飄搖。

就這樣,熬到公元1300年左右,有個叫馬可波羅的意大利商人,回到羅馬,突然說自己去過桃花石。並且當年的成吉思汗部隊就是桃花石。準確的說桃花石已經沒了,已經被那群野人部隊占領了。

現在桃花石的人口、財富都歸了成吉思汗的子孫。

這仿佛是一個驚雷,震驚了整個泰西諸國。以兵家治國已經搖搖欲墜,遙遠的桃花石也被成吉思汗的子孫擊潰。那可是曾經記錄上有一人滅一國,摧城拔寨,戰無不勝的桃花石天國,都失敗了。萬一成吉思汗子孫再來攻打一次怎麼辦?

整個泰西諸國都充滿了絕望,既有自身童話的幻滅也有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在此之時,有兵家子弟我們意大利亞的哥倫布聯合葡萄牙王室決定外出拓荒。泰西太小了,本身有一馬平川,西臨大海,一旦再次被共計必然是玉石俱焚的慘禍。既然如此,不如向西出海,看看西邊有什麼。

這樣兵家哥倫布率領穿600人的船隊在大海上漂了足足一個月,才看到陸地。那時隨船的船員已經因為疾病、絕望、自殺損失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