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這話很有道理,學生定然牢記,隻不過,即便是反對俗體字的人,也有充分的理由。”曾原道。
“那你說說看。”方運道。
“首先,車同軌、書同文等道理,人儘皆知,用相同的文字書寫,對人族非常重要,當年六國一字多體,極為混亂,連孔聖都指出過,最後秦皇才能解決。其次,《民報》主要是為了向百姓傳達……用您常說的詞語,便是傳達信息,統一的文字才能保證信息正確,避免有歧義。至於其他的好處,還有很多,我就不多提了,想必您也知道。”曾原道。
方運微笑道:“你說的沒錯,我隻問你,你是希望天下大同,人與人等,平民與世家等,還是認為人分高下,世家子弟當享受特權?說你的心裡話,不可有絲毫隱瞞。”
曾原愣了數息,無奈道:“人族聖道,本來就有矛盾之處。有人說,孔聖的天下大同,是指恢複周禮,天下有序。荀子也說,人族當分高低貴賤。但是,還有人說,孔聖的恢複周禮,隻是封聖前的理想,封聖後,孔聖縱觀曆史長河,所謂的天下大同,自然是各司其職,但人與人等。讀聖人書,學仁義禮智信,身為華夏兒女,骨子裡自然有人與人同的想法,但實際上,大多數人不得不承認,人是分高下的,我們是世家子弟,受前輩蔭庇,享受一些特權也無妨。”
“所以,你反對俗體字,反對白話文,當然,用‘反對’未必確切,至少,你認為正體字與書麵語更佳,更適合現在的人族。”方運道。
曾原一愣,隱隱明白方運的意思,但又想不透徹。
方運道:“我是寒門子弟,你是世家子弟,你我對對方都有一定了解。那麼我問你幾個很簡單的問題,我所寫的俗體字,筆畫大都比正體字少,那麼,是正體字容易記憶,還是俗體字更容易學會?”
“自然是俗體字更容易學。”
“很好。我是寒門子弟,你是世家子弟,若你我頭腦相差不大,一樣聰明,學習一百天,隻學正體字,誰學會記住的文字多?”方運問。
“應該差彆不大。”曾原試探著道。
“你當年讀書,每天早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下人照顧,送你去世家學堂,一直學到中午,然後吃一頓搭配合理的膳食,經過午睡後,繼續學習,到晚上回家,幾乎不用考慮其他的事,我說的可對?”方運問。
“是的,我們世家子弟大都是如此上學讀書。”曾原有些明白方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