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11341 沒錯,少的正是“一場(1 / 2)

1943年夏,盟軍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大部隊,準備執行代號為“哈士奇”的西西裡島登陸作戰計劃。負責實施該計劃的是英國哈羅德·亞曆山大(Harold Alexander)將軍指揮的第15集團軍群,下轄英軍第8集團軍和美軍第7集團軍,共13個師(包括10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兩個空降師)又3個獨立旅,總兵力達47.8萬人,作戰飛機4000餘架,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約3200艘。英第8集團軍由蒙哥馬利指揮,其任務是在島東南的錫臘庫紮到帕基諾地段登陸,向墨西拿前進;美軍第7集團軍由巴頓指揮,其任務是在島西南的傑拉到利卡塔地段登陸,通過該島中央把敵軍切成兩半,並肅清島西北角的敵軍。登陸時間定在1943年7月10日。

隨著登陸日的臨近,盟軍開始對西西裡島的空軍設施及其附近島嶼實施一係列打擊,掃清外圍守軍。潘泰萊裡亞(Pantelleria)島是意軍的飛機和魚雷艇基地,位於突尼斯和西西裡島之間。盟軍為了奪取這一前進基地,在進行為期10天的轟炸後,於1943年6月11日在該島登陸成功,俘虜意軍1.1萬人,揭開了西西裡島戰役的序幕。盟軍僅損失40名飛行員,不到20架飛機。兩天後,盟軍又占領了附近的利諾薩小島和蘭皮奧內島。至此,盟軍控製了西西裡海峽的所有島嶼,肅清了軸心國的前哨陣地。緊跟著盟軍在登陸前對西西裡島和卡拉布裡亞(Cabria)實施了戰略轟炸,共出動4000架飛機在登陸前的3周對西西裡島上的機場和設施進行了晝夜轟炸。

為期3周的大轟炸也波及到了完成大部分拍攝計劃的《大戰役》。

西西裡島,《大戰役》片場。

幾個月前搭建的攝影棚,許多都被當成軍事目標而誤炸。整個攝製組的心血毀於一旦。

好在,一直流水線搶拍“佳人篇”內景的意大利導演喬瓦尼,拍攝了足夠多的素材。隻要剪輯出來就是一部注定轟動世界的影片。唯一欠缺的就是最後的一場完美的反登陸或者登陸大決戰。

沒錯,少的正是“一場大決戰”作為“亂世篇”華彩的閉幕式。

畢竟,再逼真的實拍,距離親眼目睹過二戰的電影人來說還是不夠完美。但這場盟軍突然發動的大規模空襲,卻讓來自威尼斯的導演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站在滿目瘡痍一片狼藉的片場。叼著根雪茄的喬瓦尼導演,做出了導演生涯中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凱蒂,你先走。”

“喬瓦尼先生?”凱蒂夫人下意識的低頭問道。

“把拍好的膠片帶給萊妮。”喬瓦尼導演彈掉雪茄煙灰:“如果我不在了,就讓萊妮把剩下的工作做完。署上我們兩個人的名字。”

“誰的命令?”凱蒂夫人已經預感到了。

“凱蒂,彆忘了這是‘二戰劇情碎片時空’的‘跨劇情融合時空’。”稍晚抵達「沙龍車廂」的戰地女郎丹妮爾提醒道:“我認為,最初的確是黨衛軍尤爾根斯將軍一手策劃的‘莉莉·瑪蓮’行動。後來因為劇情融合被上升到第三帝國二號人物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層級,成了《大戰役》項目。這很可能是衍生的劇情主線。”

《大戰役》專列,獲準返回柏林。來時是元首專列,走時改成同名專列。熱度一直未斷。所有參與“佳人篇”拍攝的演員也同車返回。準備接下來的補拍、配音等後期製作。至於“亂世篇”的大決戰,是威尼斯總導演喬瓦尼督導的意大利海岸師的群像演出。大部分的拍攝組已被隨軍攝影師取代,再加上意大利電影部下轄的工作人員,留下來的“亂世篇”攝製人員能夠完美撐起外景拍攝。作為第一選角副導演的凱蒂夫人可以放心離開。

在米蘭短暫停靠,《大戰役》專列於1943年6月16日夜駛入柏林GGL大德意誌機車製造商聯合會寬軌試驗場。與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彙合。

“是宣傳部長的命令。”出人意料,並不是凱蒂夫人暗中效忠的蓋世太保。而是來自第三帝國二號人物,“跛腳”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親自下令。

“喬瓦尼導演其實更喜歡拍‘佳人’。對不對,夫人?”筆挺的站在身後的“沙龍女郎”瑪格麗特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