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1 博士,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1 / 2)

有《信號首席女記者麗莎的推薦和萊妮·裡芬施塔爾的參與,讓再次特殊拍攝順利成行。

再加上是帝國軍械和彈藥部聯合帝國交通部的拍攝請求,所有參與人員也都獲得了相關部門最大程度的支持。比如簽發特彆通行證,可以無償征調列車,優先使用鐵路的通行權等等。

作為最重要的聯絡人和參與者,女記者麗莎也要隨隊前往。目的地出人意料並不在帝國交通部,而是帝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掌管,由德國機車生產廠家合並而成的“ggl大德意誌機車製造商聯合會”。

想想也合理。畢竟要先造出最重要的車頭,然後就地鋪設鐵軌測試。

再說,從1942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ggl大德意誌機車製造商聯合會共製造了6300多輛br52,再算上戰後初期生產的機車,其總數高達6719輛,總共有17家ggl工廠參與了br52的製造。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鐵路機車之一,而且戰後賠了不少br52的改型機車給其他歐洲國家。在製造火車頭方麵,ggl在當下的技術絕對是最頂尖。

而且作為第三帝國雄心壯誌的一部分。從“寬軌鐵路”計劃誕生的那一刻起,納粹政府就沒有刻意隱藏。而是以新聞影片、報刊雜誌、甚至招貼畫等各種形式,向國民公開了大量的設計圖稿。這些圖稿後世依然能看到。尤其是與b52級kdl1型戰時蒸汽機車的對比圖,最為直觀的展現了sa3快速列車充滿未來感的流線型巨大車體。

如今這列火紅色塗裝的快速列車正在徐徐開啟的工廠大門後,展示出令人震撼的完成體。

“哇哦——”即便從跟隨吳塵經曆過紅綠燈拚接路段冒險的同伴口中事先得知一切,可是當第一次見到sa3快速列車的實體時,女記者還是難掩激動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屬於她的“人物底色”。

“所有開發項目都已完成或接近完成。”陪同女記者一行的ggl工程主管看上去有些眼熟。

“可惜還是晚了一年。”可女記者無論如何也想不起在哪裡見過麵。

“啊……”ggl工程主管明白女記者是感歎前軍械和彈藥部長“德軍炮台之父”的弗裡茨·托特博士的英年早逝:“不瞞你說,我也暗自神傷了許久。即便到現在我依然很感激博士對我的信任,讓我主持新型火車的設計。”

“我們都很懷念博士,瓦格納先生。”聽到這裡,女記者的劇情記憶立刻複蘇。眼前這個略顯頹唐的中年男人是德意誌帝國鐵路deutsche reichsbahn設計辦公室的前設計主管理查德·費利克斯·保羅·瓦格納richard elix paul wagner。在弗裡茨·托特博士身亡後不久就被解除了主管職務。

正說著一個瘦高的日耳曼工程師,急衝衝的趕來。

“啊,這位是寬軌鐵路計劃的總負責人,岡瑟·文斯gunther wuns博士。”前設計主管為眾人介紹。

“歡迎各位,女士們,先生們。”這位嚴謹的德國技術科學博士要比想象的更年輕。

“博士,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聽上去更像是女記者的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