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1 我們的裝甲列車在哪?(1 / 2)

“‘到1916年,俄國的捷克戰俘增加到30萬人’。一輛裝甲列車根本裝不下啊……”

“對的。”女管家艾伊笑道:“因為在一戰和二戰的數十年間,鐵路是大規模運輸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交戰雙方最重要的生命線。所以鐵路被儘可能的保全。例如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沒有遭受到大規模的破壞。而且無一例外,所有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都分布在鐵路沿線。這也讓邊走邊造、就地取材的捷克軍團建造了許多列裝甲列車。”

“啊……原來是這樣。”山嶽號乘組紛紛點頭。

“捷克裝甲列車1918年—1920年8月:捷克軍團沿鐵路線撤退,他們的主要憂慮是後衛部隊的安全,特彆是在布爾什維克開始攻擊他們時。為了守住巴赫馬奇bakhmach的鐵路樞紐,第6團指揮官切爾溫克cervinks上尉於1918年3月著手建造一列裝甲列車,包括一部蒸汽機車、一節棚車和三節礦車。車廂的防護由沙包提供,配備機槍和乘員的步槍。6月1日,這列列車得到了一門可安裝在車頭或車尾的野戰炮,大大增強了火力,它的巡邏任務確保了捷克部隊的安全通行。因此,裝甲列車的誕生源於法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雅南janin將軍交給捷克斯洛伐克人的任務——保護鐵路線。他們控製的區域延伸到鐵路兩側10千米處,到1919年,這條所謂的‘中立地帶’是唯一沒有落入布爾什維克手中的區域。鐵路線某些部分由‘波蘭軍團’確保安全,該部隊也部署了三列裝甲列車。

裝甲列車建造和服役主要在1918年5—9月間進行,但是某些列車直到1919年才出現,如配屬第8團和第9團的列車。其他列車沒有加入各團中,如庫利科夫斯基kulikovski上尉於1918年9月在查伊坦卡chaytanka建造的防空列車。攻擊營的裝甲列車於1918年6月16—20日在坎斯克kansk建造,1918年7—8月參加了為遠至貝加爾湖的撤退行動提供掩護的戰鬥。第1團擁有一列1918年6月在基涅利kinel建造的列車,前導車廂上裝備了一門普季洛夫76.2毫米炮。它的編號為3號,在同月25日的布祖盧克bouzoulouk戰役中被摧毀。

在第2團的四列裝甲列車中,裝備和運行的兩列被摧毀,其中一列於1918年10月23日毀於伏爾加河上,另一輛則毀於伊克河。內季克ik中尉指揮的裝甲列車於1918年6月26日立下戰功,擊毀了敵方的一列裝甲列車。

第3團使用的裝甲列車最多,但其列車的規模和武備相對有限:通常有一節安裝車首尾炮的車廂,以及多節由枕木及沙包防護的轉架車。這些列車都建造於1918年6月,人們沒有以單獨的車名、而是以指揮官的名字稱呼它們:馬列克malek、伊恩斯基iijnsky中尉、森巴托維奇sembatovic中尉、內姆奇諾夫nemov上尉、烏爾巴內克urbanek上尉7月6日指揮權轉交給特洛卡上尉和內普拉斯nepras。

第4團擁有蘇俄內戰時期最著名的裝甲列車‘奧爾利克’。1918年7月22日,當時名為‘列寧’號的紅軍裝甲列車在辛比爾斯克simbirsk,今烏裡揚諾夫斯克完好無損的被繳獲,兩天後改名為“奧爾利克”號。它立即投入在辛比爾斯克—赤塔鐵路線的行動。1918年10月,它拆分成‘奧爾利克Ⅰ號’和‘奧爾利克Ⅱ號’,分彆運行於普利托沃priytovo和阿卜杜利諾ablino。1919年夏季,它們重新合二為一,確保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安全,此時這條鐵路線遭遇持續的破壞。當這列列車駐紮在伊爾庫捷克語‘小鷹’之意,也是一座城堡的名稱茨克車站時,雅南將軍說,該地區很平靜,‘‘奧爾利克’號裝甲列車……保證了秩序。’1920年4月8日,它卷入了一起事件,日軍強迫車上的4名軍官和100名士兵將列車移交給他們。經過交涉,列車於13日歸還給車組人員。最後一批捷克部隊於1920年5月20日離開之後,這列列車又一次歸屬占領該地區的日軍,但美國人堅持將其交給白俄部隊。後者使用列車到1922年秋季,當蘇聯紅軍攻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時,“奧爾利克”加入了中國軍閥張宗昌的部隊。這列列車的名字在捷克人中很受歡迎,因為第4團還擁有另一列名為“奧爾利克”號、於1918年5月在奔薩penza建造的列車。它由什拉梅克sramek上尉指揮,乘員60人,攜帶九挺機槍和兩輛裝甲車。5月底,列車增加了一節運載火炮的平板車,但同一天嚴重受損。一夜之間,它就用新的車廂重建,車組得到加強,共有六名軍官和200名士兵。這列列車參加了7月3日的阿卜杜利諾和奇什馬chishma戰役。當天,它使用了“奧爾利克Ⅰ號”的名字,避免與同名的原“列寧”號混淆,並連續作戰,直到9月8日和9日的辛比爾斯克之戰,前導車廂被摧毀,炮手和指揮官非死即傷。撤往金佳科夫卡kindiakovka,今“文諾夫卡”後不久,它退出了現役。

第4團建造了一列名為‘奧爾利克Ⅱ號’的列車,參加了1918年7月至11月的行動。8月初在布古利馬bougoulma城前的戰鬥之後,它被蘇聯紅軍的一列列車擊中,不得不退卻。此後,它掩護部隊從布古利馬撤往茲拉托烏斯特ztoust,戰損得到了維修,此後於11月20日退役。‘格羅茲尼’號裝甲列車於1918年5月建於奔薩,配備一門火炮和3挺機槍,乘員107人。它的任務不值得羨慕——掩護第4團後衛部隊撤退,而這個團此時正是整個捷克軍團的後衛部隊。這列列車的武器中,最強大的是後部的平板車,上麵運載著一輛普季洛夫加福德裝甲卡車putilovgarord armored car。該列車重組過兩次:第一次乘員增加到160人,武器增加到兩門火炮、10挺機槍。6月24日加掛了兩節裝甲轉架車。1918年8月,列車再次改組,一分為二,仍稱為‘格羅茲尼’號的部分保留了裝甲卡車,乘員被迫在1918年10月23日將其破壞。其他部分保有第二門火炮和10挺機槍,定名為‘29號裝甲列車’。它也在9月被迫毀壞。”——改摘自《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

看完這段原景重現的捷克軍團裝甲列車橫穿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歸鄉之旅,山嶽號乘組一時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