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全文完(1 / 2)

梁好運的房產公司處理好, 錢分給段老三和劉向東,剛開始倆人都很高興。可到年底,段老三帶著家人回到帝都,在家閒著無聊去找張躍民, 趁著梁好運不在, 跟張躍民嘀咕, “處理房產真是你的主意?”

“你懷疑好運?”張躍民撩起眼皮。

段老三:“我真不想說好運, 真有點頭發長見識短。”

張躍民輕笑:“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什麼事?”

張躍民:“還記得你我去申城賣股票嗎?到飛機上你就後悔。因為去申城不方便,你又對股票一無所知, 後悔也沒敢偷偷地買。後來怎樣?”

二十多年過去,沒人提段老三早忘了。

張躍民提起, 段老三想起那時候陣陣後怕, “你說說?”往上麵指了指,“國家不可能動房地產。雷聲大雨點小。”

“要搞你搞。我們不碰。”張躍民又想起一件事,“那個物業公司又沒賣,也有你一份吧?”

段老三搖頭,“那一年才多少錢。”

“彆不知足。”張躍民沒好氣道,“一年分一個億還少?上市公司一年有這麼多嗎?”

段老三語塞。

“你這毛病真得改改。以後精力不濟, 人家想忽悠你, 一忽悠一個準。”

段老三:“直接說我老糊塗得了。”

“耐心等著吧。”張躍民想想最近幾個月聽到的風聲, “這次不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段老三移到他身邊, “內部消息?”

“房產公司已經處理了,我們要內部消息有什麼用?”張躍民反問, “即便有消息,房地產商都像你一樣也沒用。因為你們,都不信!”

段老三很想反駁,卻發現無法反駁。因為這些年房地產蒸蒸日上, 閉上眼都能賺錢,不需要他出主意,他有自己的公司要管理,無暇兼顧,沒認真了解過,至今還是個門外漢。

段老三參加過幾次企業峰會,跟幾個大房地產舵手聊過,於是就把這幾人供出來,“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說。”

張躍民笑道:“他們不這樣說,難道要說房地產行業要完?欠銀行幾千億,國家整治房地產,他們拿什麼還?”

“躍民,你不懂。”

張躍民張了張口:“我——我不懂?”

“就是欠太多,國家才不敢讓他們倒。”

張躍民頭疼,“我隻問你一個問題,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咱們國家換了多少個所謂的‘首富’?’

段老三下意識去算。

張躍民:“爺爺曾問過好運一個問題,他乾革命的時候最擅長乾什麼。好運想一下就說出來。你認為呢?”

“打鬼子。”段老三脫口而出。

張躍民歎氣:“打土豪!”

段老三的嘴巴動了動,半晌沒能憋出一句話。

“資本再猖狂,咱們國家也不姓資。每次大災好運都衝到最前頭,真當她菩薩轉世?她在上麵掛了名,同行恨不得吞掉她的公司,沒有十足把握也不敢動。”張躍民瞥他一眼,“因為好運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段老三驚得直視張躍民。

“趙新宇的小舅知道嗎?”

段老三:“《新聞聯播》裡看到過。”

“他女兒在好運公司擔任副總。”

段老三倒抽一口氣,“什——什麼時候的事?”

“跟古韻一起進去的。”張躍民道。

段老三忍不住攥緊拳頭。

張躍民:“她們是很喜歡好運公司的工作氛圍,可父母長輩不同意,她們一哭二鬨三上吊也沒用。為什麼同意?因為好運一直很聽話。

“國家想動房地產,好運在有關部門采取行動之前把公司賣了。上麵會怎麼看?好運聰明,不貪。你說他們是喜歡逼國家接盤的企業家,還是喜歡好運這種?”

段老三不禁說:“傻子也知道。”

“那你還不如傻子。”

段老三噎住,“這,不怪我。我也是這幾年才知道古韻是那個古韻。”

張躍民:“好運手機裡不光有新宇的小舅,還有新宇的叔叔,還有古老的號碼。”

段老三驚得張口,“古,古老?”

“都是乾食品生意,你手機裡的號碼讓我瞻仰瞻仰。”

段老三莫名覺得臉發燙,轉移話題,“聽說過兩年有大閱兵,你說,有關部門會不會邀請你們看閱兵?”

“你說呢?”

張躍民不反問,段老三得猶豫一下。

段老三:“我呢?”

“看看國家最近的大政方針,帶著錢去支持,有關部門不介意請你們全家看閱兵。”

段老三下意識看牆上的鐘,十一點一刻,立即把電視打開。

張躍民不禁問:“你真不知道?”

“我應該知道?”

張躍民頓時不知道該說他什麼,索性把茶幾上的報紙給他,“看看。”

段老三拿正一看內容,吃驚:“扶貧?”

“還記得平安縣和江北縣嗎?”

平安縣離得近,段老三自然知道。

江北縣太遠,段老三也沒去過,不熟悉,但江北縣名聲響亮,這些年一直是“中原第一縣”。據說農村家家戶戶小洋樓。

這兩個縣,前者梁好運就出出主意。後者全靠梁好運的食品公司入駐。據說江北縣民間流傳有一副對聯,橫批就是“感謝好運”。

“你讓我扶貧?不是去養豬吧?”段老三忍不住問,“我不會。”

張躍民道:“我倒覺得養豬比你搞房地產靠譜。房地產資金過大,周期長,一個樓盤從拿地到落成至少三年。養豬,半年出欄,給當地提供很多就業機會,扶貧賺錢兩不耽誤。”

“也行。隻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啊。這個刁民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可不敢跟我鬨,也鬨不到我跟前。有些地方窮,交通不便是一個方便,主要是當地領導蠢。”

張躍民笑道:“聰明人不是去包郵區,也是在帝都。”

“對,對,你知道就好。要是有關部門派下去的乾部,我也不擔心。上過大學,很多是重點大學,眼界不一樣。就怕那些中專、大專畢業,半瓶子咣當的人。”

張躍民:“先考察。這事又不是強製性。咱們國家需要幫扶的地方不少,這個鎮的領導沒腦子,就去隔壁。”

“這事得跟向東商量商量。”段老三感覺突然一冷,扭頭看去,梁好運開門進來。他立即往旁邊移一下,把位子讓出來。

梁好運:“聊什麼呢?在外麵就聽到你們的聲音。”

“扶貧。”張躍民道。

梁好運不禁看段老三,“去哪兒?”

“還沒決定,正跟躍民商議。”段老三心中有個主意,“要不年後出去看看?”

房產公司清乾淨,分公司有古韻坐鎮,總公司還有幾個能人,梁好運一走十天半月了無音訊也沒關係。

梁好運看張躍民。

張躍民:“開學前我都可以。”

梁好運就看段老三。

段老三立即給劉向東打電話。

要是一年前,絕對沒多少人認識梁好運。

去年房產公司賣掉,財經、娛樂等板塊都有報道,連上幾天頭條,以至於全國人民都知道做食品生意的梁好運有個房產公司,腦袋被門夾了,好好的產業全賣了。

梁好運又登上電視,給全國人民拜年。結果到西南小城的第二天就被人認出來。

網絡發達,手機普及,西南當地人認出梁好運,因為梁好運不是明星,不敢打擾她,就把她的照片發網上。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陪同梁好運的不光有劉向東和段海軍,還有一個長相好氣質佳的男人,不是名人,網上也沒他的照片,內行就找人打聽,他是哪個大佬。

張躍民是計算機係的老師,他那些學生不說人人有社交賬號,但人人都會上網看新聞。一個人看到,其他人就知道了。

十點左右發到網上,梁好運一行中午吃飯的時候,張躍民的身份就被扒出來。

張躍民打年輕那會兒就講究,不論是偷拍,還是工作需要拍的照片,就沒有不好看的。以至於看熱鬨的人瞬間把梁好運忘了,都在聊張躍民。

網民忘了,營銷號蹭熱度,不等於新聞工作者也忘了。

當即有媒體聯係好運公司公關部。

公關部並不知道老板出去,當即打給梁好運。

扶貧這事梁好運不打算摻和,便讓公關部回複,她隻是出來玩玩。

媒體不信,就找草原乳業。拜記者所賜,等梁好運一行回來,甭管親戚還是朋友都知道他們幾人要養豬。

劉向東問梁好運:“還沒開始就鬨得人儘皆知,還乾嗎?”

“你們的目的什麼?”梁好運問。

劉向東:“扶貧刷刷好感,順便賺點錢。”

“這不就行了。”梁好運說。

劉向東恍然大悟:“對!我們又沒想做大做強。”當即決定乾。

劉向東比段老三小十來歲,雖然有五十了,但保養的好,近幾年很注重養生,不論皮膚狀態,身體機能,看起來也就四十五六。

從乳製品到養豬,跨度大,怕段老三的身體吃不消,劉向東就把此事攬過去。

給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就不能小打小鬨。

劉向東沒養過豬,但他以前聽人說過,養豬不賺錢。他就打算賺個零花錢就行了。

八月十五前夕,第一批豬出欄,資金到賬一核算,劉向東嚇了一跳。

元旦又賣一批賺的也不少。元旦假期,劉向東飛回帝都,先去梁好運那兒。

他忘了提前打電話,家裡除了張爺爺和江大姐,隻有張躍民。

張躍民不是外人,劉向東當即打開電腦把數據調出來。

“老三怎麼說?”張躍民問。

劉向東搖了搖頭:“他說小錢。一年賺的沒人一個樓盤弄得多。不過他也就瞎嘀咕。讓他乾,他這麼大歲數也乾不動。躍民,我打算擴大規模。”

“可以。但先做市場調查。”張躍民想起一件事,“還記不記得十多年前,豬肉價格大跌,有關部門親自去好運公司找她,讓她買豬肉?”

劉向東忘了,“你是說豬肉賺錢,大家跟風養豬?”

“現在豬肉價還好。我是提醒你們盯緊市場,及時調整。”

劉向東點頭:“真像你說的那樣,提前轉手。當地百姓在我那兒上幾年班,手裡有錢也可以自己做點彆的。至於以後,是當地政府的工作。我什麼都乾,要他們乾什麼。”

“能及時抽身就好。”

劉向東:“我們這把歲數,錢賺夠了,求的不過是個穩。”

“老三就不像你這樣想。”

劉向東嗤笑一聲:“他不想也沒用。你和好運不支持,我不同意,他心裡虛,彆人再攛掇他也不敢。再說,他也沒錢。”

“錢呢?”

劉向東:“在嫂子哪兒。他想買輛超跑都得找嫂子要錢。嫂子訓他,年紀輕輕的兒子都沒要,他燒什麼燒。還不許我借給他錢。”

“怎麼沒找過我們”

劉向東笑道:“不敢。你肯定說他,也不看看自己多大歲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