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哥怎地像個娘們兒一樣(1 / 2)

漢,太初曆六月初,夏至!

徐州。

自邁入夏至以來,天氣逐漸炎熱。

接連無雨,更是在這份炎熱的天氣下,越發的讓人煩躁。

東海郡,東平城內。

因為兗州出現動亂的原因,曹操臨走之前招來曹仁與東平城駐軍,與徐州軍遙相對峙。

所幸,兗州的動亂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後顧之憂被抹除之後,曹仁身上的壓力也跟著減輕了不少。

隻是,因為戲煜等人製定的政策,曹仁處理事情起來,總覺得畏首畏腳。

這段時間,他倒是因為這些政策的原因,得到了不少稱讚。

甚至於,有人還誇讚他政務方麵處理的不錯。

隻是,對於這樣的稱讚曹仁心裡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主公還有多長時間抵達?”

朝著邊上的副將問了一句,曹仁看著麵前的政務,隻覺得腦袋都快要大起來了。

作為一個武將,雖然曹仁處理政務什麼的也沒有太多的問題。

但,身為武將,誰有願意把自己獻身於案牘之間。

能上陣殺敵,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可惜,如今徐州的局勢並不是說打一場仗就能解決的。

“大約兩日的時間吧!”

兗州事物解決之後,曹操重新返回徐州,但第一時間並沒有直接抵達兩軍前線。

雖然不清楚曹操到底在做什麼,但這種事情曹仁也沒有主動詢問。

知道曹操兩日之後便會抵達,他的心情倒是跟著好了不少。

“可有徐州方麵的來信?”

……

徐州,郯城!

陳府之內。

一開始,陳氏父子本打算扶持的是劉備。

如今徐州之內,隨著陶謙年老體弱,已然重病纏身,這樣的境況,恐怕持續不了太長時間。

一旦陶謙身死,整個徐州的局勢便不再是眼前這般平穩。

陳珪父子兩人早先便已經做好了打算。

他們這些世家,本身便是以家族為先,隻是在相互接觸了之後。

陳珪父子,覺得劉備和他們似乎並不是一路上的人。

“元龍,那劉備最近有什麼動作?”

陳府大堂之內,陳珪坐在冰鑒之前,伸手輕輕的煽動著涼風。

邊上的陳登跪坐在對方身側。

“使君病重以來,那劉玄德倒是安分守己,並無異狀!”

陳登歎了口氣。

他本來主張的打算是逢迎劉備當徐州牧的,後來陶謙方麵也是有這樣的意思的。

隻是陳登接連拜訪了劉備好幾次,對方一直連番推諉。

言語之間,像是根本不願意擔任徐州牧一樣。

但陳登能看出來,劉備內心對於徐州這塊地盤,還是頗為意動的。

隻是看對方進入徐州以來,在下邳的為人處事,甚至於對待百姓方麵。

就足以看出來劉備此人心中的野心不小。

對方絕對不是一個甘於現狀之人。

隻可惜,此人對於士族的態度不甚明朗,其倒是頗為親近百姓。

“哼!”

“那劉備不識好歹,既如此,我等倒也沒有必要逢迎於他!”

陳珪冷笑了一聲。

之前春耕之事,他聽聞那劉備主動在下邳城內領著百姓開荒耕種,倒是沒少賺取美名。

那人願意親近百姓,對於他們這些徐州的士族,態度卻不好不壞。

就像是故意吊著他們一樣。

真以為這徐州沒有他劉備,還找不到其他人來入主徐州了。

大不了,逢迎那曹操又如何?

即便在曹操在兗州對待士族的態度並不是很好,但那也是兗州士族的事,跟他徐州沒什麼關係。

此番曹操進攻徐州,政策方麵雖然和兗州差不多,但對於這些世家來說,根本傷不到骨子上。

“此前一直聽聞曹操此人殘暴,但此番戰事,倒是讓我覺得曹操此人並非是傳聞那般!”

陳珪朝著陳登看了一眼。

父子兩人早先便已經分析過一些情況。

便是投效曹操,其實也算不了什麼。

曹操說到底他也是世家,整個天下所有世家的利益,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縱使曹操入主了徐州,對方想來也不會傷及徐州世家的根本。

這一點,經過這段時間曹操對徐州的態度,陳登父子也算是看出來了。

“父親是決定了?”

聽到陳珪的語氣之後,陳登抬頭朝著對方看了看。

這段時間,自家父親可是沒少和曹營互通信息。

這事情,陳登極為清楚。

而整個徐州世家,和曹營互通信息的不在少數。

說到底,這個時代,誰還沒有兩三個親戚?

這些世家能傳承到現在,彼此之間沒少聯姻。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大漢舉孝廉的原因,同年的相互舉薦更是不在少數。

聯姻隻是加固某種關係的一種方式。

世家之間說到底彼此還是聯係起來的。

也正是因為世家之中的這種關係,才有所謂的結黨,才有所謂的誰家門徒。

黨錮,也是針對所謂的世家的。

世家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太大了,大到有些時候,朝廷的作用都已經微乎其微。

而世家的問題,從光武複興便已然開始了。

陳珪點了點頭,他算是不打算靠近那劉備了。

曹操是一個不錯的人選,眼下投效對方也不算遲。

而眼前整個徐州的局勢,說起來遲早會落在曹操手裡的。

他陶謙守不住,劉備也守不住的!

對於自家父親的看法,陳登倒是沒有太多的意義。

他也是站在自家的立場上的。

一開始打算選擇劉備,也隻是因為劉備或許會對於陳家有益。

但現在的局勢看起來,還不如直接投效曹操呢!

早點結交曹操,總比被人家兵臨城下的時候,更為好一點。

……

徐州世家開始和曹仁互相來信的時候,身處於下邳城內的劉備等人卻沒有絲毫的動態。

下邳城內。

劉關張三人依舊如往常一樣。

即便身處於徐州的日子不再是早先沒有駐地那般,三兄弟依舊是同屋而住,抵足而眠。

而這樣的情況,也是三人感情要好的基礎。

午時剛過不久,劉備親手將屋舍的窗戶打開。

天氣太過炎熱,窗外吹進來的風都帶著幾分熱浪。

這樣的情況,讓三人多少都有些受不了。

此刻的三人盤坐在土炕之上,彼此之間皆是敞著赤膊。

關羽手不釋卷,身子依靠在後背的土牆之上,手上捧著的還是那卷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春秋。

他一隻手握著竹簡,另一隻手則是擒著一杆毛筆,時不時在竹簡上注視一些內容。

隨後又用小刀輕輕的剮蹭著之前注釋的內容。

似乎每時每刻,對於手上書簡的內容,他都有不同的看法。

劉備雙目無神。

大概是熱的人有些發昏,他同樣靠做在另外一側,寬大的袖袍本能的朝著臉上煽動著輕風。

隻是著縈繞在房間內熱浪,久久不散。

“這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大哥,二哥,我們要不出去打獵吧?”

張飛實在是被憋得有些受不了。

也不知道大哥是怎麼想的,這段時間成天呆在屋子裡,深居不出。

搞的跟個大姑娘似得連人都不想見。

不就是接任徐州牧的事情嗎?

張飛覺得,那陶謙眼看著已經活不了多長的時間了,既然對方有意讓大哥接任徐州的位置。

自家大哥直接接手就行了,有什麼好猶豫的。

心裡雖然是這般想著的,但張飛終究還是沒有直接說出來。

大哥對於這種事情諱莫如深,他也不想惹得劉備生氣。

索性隻能跟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