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先生點頭:“現在固本肥皂廠每個月的盈利都高達十五萬元,抽出一部分來,是沒有問題的,隻是投資銀行的事情就要擱淺了。”
陳殊考慮了一下:“銀行的項目暫時就擱淺吧,我去英國必須要帶一筆款子,通過美國的花旗銀行。不過您不要擔心,最多一年,我就可以不用從固本肥皂廠抽調資金。那時候,您儘可以去投資銀行事宜。”
第二天上船的時候,馮太太堅持叫四行跟著。
碧波茫茫,陳殊終於還是走了。對於杜均和俞太太來說,遠行不過是暫時,遲早會回來的。
可是,陳殊會不會回來呢,連她自己都不曉得,更多的是茫然,回來嗎?多久回來?回來能做什麼呢?看著李縱雲殺人嗎?
此身多淒涼,此身渡重洋。
陳殊莫名其妙的來到了民國,身雖然至,但是在精神上,的確是一個局外人的,遠處金色的陽光灑在海平麵上,有海鷗掠過。
杜均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陳小姐,英國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
陳殊搖搖頭:“我也不知道這個時代的英國是什麼樣子的。”
俞太太淺笑著走到甲板上:“英國嘛,再好也沒有自己的祖國好的。”
彼時的陳殊不懂這句話,等她深有體會,再次回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五年之後。
.................
.................
當我第一次聽說陳殊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正在服務於陸軍,我受命去采訪賽威特將軍,他坐在輪椅上,精神很好,愉快的同我交談,告訴我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好起來,重新穿上軍裝了。
我恭維他,這真是一場不遜於凡爾登戰役的戰鬥,當時幾乎整個皇家醫學院的大夫都放棄您。賽威特將軍哈哈大笑,整個下顎的胡子都抖動起來,他說,這的確是一場不遜於凡爾登戰役的戰鬥,隻是指揮官卻不是我,是一名叫陳殊的中國大夫。
緊接著賽威特將軍便毫不吝嗇他的誇獎和讚美,整個大英帝國的大夫都比不上這位中國大夫,就連女王的某場手術也是她做的。
當時的陳殊隻是以醫術精湛聞名了整個英國上流社會,她後來的那些身份,商人、科學家、收藏家,還遠遠未被人所知道。
——摘選自英國泰晤士報專欄記者艾伯特《1923英國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曆了短暫的繁榮,資本社會迎來了無可避免的大蕭條。這場由美國起源,股票市場率先崩潰,曆時四年,繼而蔓延到各個資本主義國家。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曾向公眾保證:“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然而,雪崩的時候,一切的聲音都被淹沒。
華爾街的股票大崩盤,無數的公司倒閉,成為大蕭條的時代注腳。然而起源於唐人街的榮華公司,卻在這場風暴之中,幸免於難,在崩盤之前,大肆拋售手中股票,成為整個華爾街市場中,唯一的贏家。傳言榮華公司同美國石油巨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真假不得而知,隻能做猜測。
這家公司的總裁是一位名叫杜均的中國人,有傳言他具有中國軍方背景。
——摘選自美國哈佛教授斯特蘭為《大蕭條時代》
第23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英國細菌學家亞曆山大·弗萊明,同兩位中國科學家秦園、石壁,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國際性的科學獎項,特彆是諾貝爾獎。
不過,在當時卻很有爭議,秦園、石壁聯合署名的論文在前,而曆山大·弗萊明卻要晚上半年之久。然而,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還是把弗萊明列為此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之一,這在當時視為對中國科學家的歧視。
在瑞典皇家科學研的頒獎典禮上,這三位獲獎者,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人——陳殊。是的,他們都感謝陳殊對他們的支持,無論是科學上的,還是研究經費上的。
而作為回報,這位中國商人陳殊擁有了青黴素的專利權,這相當於擁有了一座金山。
——美國時代周刊專欄記者弗蘭克《諾貝爾獎與東方中國》
陳殊站在船頭,望著東方的方向,杜均走過來:“陳小姐,我實在不明白,老福特開的條件足夠好了,我們同他合作,生產青黴素,是最方便的。您為什麼要一口回絕呢?更可況,早一天生產出青黴素,那些美金黃金就能滾滾而來。”
陳殊道:“隻怕你頭一天把專利交出去,第二天就會死於非命了。杜均,這樣巨大的利益麵前,外國人是靠不住的。隻有回來中國,才有一點安全可言。”
杜均搖頭:“陳小姐,在中國也未必安全。政府、買辦、外國勢力層層盤剝,我們也不一定守得住。還不如像當初剛剛到美國那樣,隻賺頭一輪利潤,便賣給巨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