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在充滿希望的日子裡(二)(2 / 2)

“你才到中年了,我可是青年呢!”

“嗬嗬……,小年輕!”

“哈哈……”

——————

04年夏天過後,趙宏的姐姐已經移民港城了,主要還是為了給她老公的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當法人,平時一般都在深市,而不會去港城,至於投資買下的房子更隻是出租出去而已,雖然港城因為內地外貿出口大增經濟有所好轉,但是港城隨著房價越來越高,整個城市已經越來越空心化,沒有了實體企業,又沒有了任何的高科技項目,資本都陷入了短期的逐利,表麵上的繁榮昌盛更加難掩大樓背後的黑暗!再美麗的霓虹燈下都有愈發強烈貧富懸殊!

而趙宏的外甥也開始上四年級了,他的父母沒有選擇去港城定居,而是選擇了帶著孩子一起留在了深市生活,而且還選擇了在內地讀書。

“港城的私立學校的確不錯,但是不僅僅是花費很高,而且還需要孩子有很強的自控能力,有錢的、有權的、有勢的孩子們如果聚在一起,深入其中固然可以結交人脈,但是如果孩子控製不住自己,他們玩的也是非常瘋狂的!多多目前還小,你姐夫的事業也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既要照顧好你姐夫又要照顧好孩子,自己還想參加工作,精力不濟啊!”

趙梅和弟弟述說過她一直帶著孩子在內地深市發展、生活的理由。趙宏聽了倒是深以為然。

港城是個什麼地方?曾經就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湧、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繁華的都市,總麵積 1092平方公裡,其中港島麵積(包括附近小島)75.6平方公裡,九龍半島(包括昂船洲)麵積11.1平方公裡,新界(包括新界陸地及235個大小島嶼)麵積975.1平方公裡,另新填土地13.2平方公裡。又是怎麼從從殖民地小漁村到一個擁有六百多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港城經曆了曆史的風雲變幻呢?

港城經濟發展的曆史中,經曆了兩次經濟轉型。 1950年以前港城經濟主要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港城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誌著港城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港城經濟的第一次轉型。70年代初,港城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港城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彆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港城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港城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麵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今天的港城已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國際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 2000年的時候已經是,世界第十大貿易實體、世界第一位、外資銀行數量居世界第三位、港市總市值世界第九位、外彙市場每日成交額世界第七位、外彙儲備高達世界第三位……

擁有便利的營商環境、完備的法律體製自由貿易政策和資訊流通、公平開放的競爭,以及金融網絡、通訊基建網絡等便利因素。此外,港城擁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和外彙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製等優勢條件使得港城發展成為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

許多人都認為那是一個富裕富足非常不錯的地方,但是趙宏認為目前已經是港城發展最高的階段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努力保持又或者慢慢地滑落,因為港城的發展就是過多依賴了內地!

金融和高房價把幾乎所有生產產業都逼走了,標準的產業空心化!大部分人一生所有的錢都變成了房子,而不是成為資本,資金資本、科技資本、甚至還有人力資源資本,整個社會缺乏了最基礎的發展動力!就連內地改革開放時候都在大力提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港城絕不是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城市,最多就是一個富裕的城市!而且還是越來越逐漸泯然於眾的城市而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