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做決定(1 / 2)

柯慕青像是沒察覺到老太太的小心翼翼,笑著接下話,“待我那侄兒考上舉人,我定去妹夫家裡討上一杯喜酒。“

柯慕青本想說喝上狀元酒指日可待,但一想到原主和柯紅繡的關係,怕真這麼說反倒像在說酸話,便改口說舉人。

“但願你是真心想喝我樓家這一杯舉人酒。”柯紅繡捋了捋衣袖。

“擺飯了,去桌上聊。”今日是老太太盼了許久的一家團圓,心裡彆提多高興了,一手牽著柯慕青一手牽著柯紅繡,拉著兩姐妹先往飯廳去。

一大屋子大大小小的人,足足坐了三桌。

柯秀才雖然是讀書人,但卻不迂腐,柯家也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隻要舉止得體一切都行。

小輩們都在另外兩桌,這桌也沒有不能聽的人,柯秀才便問樓廣登和殷堂兩個女婿,“你們在縣裡消息靈通,最近可有聽到一些什麼消息?外頭征兵的事可停了?”

提及這個消息,兩連襟齊齊歎氣。

“不過是明麵上轉到暗地裡的事,哪會停呢,如今是強製一戶出一丁,日後怕是一戶出兩丁都不夠。”樓家是在縣城開大酒樓的,故而常聽食客談及南來北往的那些事。

“隔壁郡還添了人頭稅,百姓苦啊。”殷堂道,“我們郡怕撐不了太久也要效仿了。”

柯雪蓮道,“縣衙的差也不好當,京城送去流放的犯人一批又一批,押送犯人的衙役去了一批又一批,上一次公爹找了關係把殷堂的名字劃了,這一次是躲不過去了。”

“過些時候,京城流放嶺南的犯人路經縣城,殷堂他們得接替京城來的衙役押送犯人去嶺南。”

消息快馬加鞭已經送下來了,那些犯人從京城流放一路走到這裡還需要些時間,故而殷堂幾人還有些時間做準備。

柯慕青和柯秀才二人一聽到嶺南,下意識相互看了眼。

“倒是巧了。”柯秀才道,但沒有馬上往下說,而是問兩個女婿,“今年我們縣裡的天氣你們怎麼看?”

“實屬異常,近兩年郡裡的天氣,百年不曾見過,縣冊上史無前例。”殷堂道。

昨夜那一場雨起初雖然下得又急又快,但也沒維持多久就變成了毛毛細雨。

然而今天又是晴天,路上的土沒曬半天就又已經乾透,一抓就散。

一場雨下來,去年就乾涸的河也依舊不見有水。

可偏偏是這一場雨,像是在故意給一個錯誤的訊號,給了老一輩帶來了偌大的希望。

柯慕青過來的一路聽到不少老人在路邊說話,都在說昨夜既下了雨,今年解旱有希望了。

可從原主的記憶裡能看出來,事實並未如百姓所願。

“你們對嶺南臨州可有了解?”柯慕青適時接下話問著。

“臨州是秦王的封地,秦王還是皇子時就不得太上皇喜歡,故而太上皇就把嶺南臨州作為封地賜給了秦王。”

“聽聞臨州山高水長,多水災,近年聽聞嶺南來的客商提及過,臨州有水的地方多水匪,山高的地方藏山匪。”

“幸而秦王體恤百姓,也常帶兵剿匪,百姓才能有個安居樂業之所。”

“但我已經好久不曾遇到嶺南來的人了,這些消息都是好久以前聽聞的,臨州一帶近月的事,我也不太清楚。”

柯慕青點點頭,至少在如今看來,臨州確實是個首選之地。

在這封建朝代,有個體恤百姓的掌權者太重要了。

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柯秀才沒有再繼續深問,把話題轉移開,問起幾個後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