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憨厚的小男孩聽了阿媽的話,想也沒想就往地下一跪,“嗵”的那一聲,直讓人擔心是不是會把膝蓋骨給磕壞。
巫慶峰一把將人撈起來,語氣淡淡地說道:“我救你,你給我帶路,我們之間是公平交易。”
意思是大家誰也不欠誰。
說是公平交易,但老楊不是不識好歹的人,就算自己不帶路,憑他們的本事肯定也能換到鹽,但自己卻是掙出魔籠,得了一條命,哪能說不欠就不欠?
不過巫慶峰那邊堅持,老楊一家也不能擰著來,隻能就這樣算了。不過心裡還是決定一定要儘自己所能,幫車隊一把。
也因為車隊救了老楊,雖然他不是村裡人,但也是村裡的女婿,而且還“高風亮節”地不接受他們的感謝,讓村裡人對他們充滿好感。
知道車隊需要換鹽,而他們村裡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鹽,自然是很熱情地將村裡的鹽都拿出來。
按理他們應該不收糧食,把鹽送給恩人。但是車隊要的數量太大,白送彆人肯定不會接受,而且他們缺糧食,還是很缺的那種,所以也沒底氣強硬拒絕用糧食換鹽的要求。
以前他們村也是賣鹽,靠賣鹽換來的錢再買回自己需要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自然希望鹽價越高越好。但現在沒處買這些東西,鹽再多,對他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現在人家拿著能活命的糧食來換這一文不值的鹽,而且還是老楊的恩人,他們怎麼也不好意思將鹽價定得太高。
他們商量完後,最後村長期期艾艾,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一斤鹽一斤糧食的比例交換。
一比一的定價聽得整個車隊的人一愣,半天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可是做好打算哪怕八斤米換一斤鹽也是要換的,結果呢?一斤米換一斤鹽,這價低得讓他們懷疑人生。
車隊這邊半天沒人吭聲,村裡的人都急了。以為是恩人嫌他們獅子大開口,要價太高。又頭碰頭商量了一會,決定按一斤米兩斤鹽的比例交換。
結果話出口,就見那邊巫慶峰堅定搖頭。村長尋思著要不讓恩人們看著隨便給點糧食算了,鹽他們僅管拉,反正這鹽也不費什麼錢,不過是上山撿點柴禾的事。
結果就聽到對麵巫慶峰說道:“這個價格太低,對你們來說太虧。我們大老遠過來一趟不容易,占你們一點便宜,給個比外麵行市低一點的,就一斤鹽三斤米的比例兌換怎麼樣?”
這下愣的人輪到瓦吉村人了。沒聽到買東西還嫌賣家價格太便宜,主動給對方抬價的,而且一翻就是三倍。
回過神來,村長是連連擺手堅決不同意。
糧食對他們來說太重要,比金子還珍貴。而鹽就跟路邊的泥一樣,他們多的是。怎麼能用地上的泥來換比金子還珍貴的糧食呢?
買家嫌賣家開價太便宜,賣家嫌買家給的價格太貴,這是一場讓在場所有人都大開眼界的十分奇葩的生意談判。
談判最後的結果是各退一步,以一斤鹽換兩斤米的比例進行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