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借大隊的,家裡確實沒多少吃的了。”
年底了,孫玉厚家的糧食,也吃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一點白麵,要盤算著過年吃。
剩下的高粱麵,要盤算著年後,青黃不接的時候吃。
一家七張嘴,每天要吃不少糧食。
“哥,我和鳳英去幫忙箍窯,管口飯就行。”
“去吧。”孫玉厚無奈的答應了。
雖然孫玉厚知道,孫玉亭去了幫不了什麼忙,但孫玉厚無法拒絕,厚著臉皮來‘乞討’的孫玉亭。
忙忙碌碌中。
孫少安家的窯箍好了。
具體怎麼住,也分清楚了。
孫玉厚,少安媽,老太太,還是住原來的窯洞。
跟孫玉厚一個院子的窯洞,孫蘭花和孫蘭香住。
外麵的兩個窯洞,孫少安和孫少平住。
吃飯是一起吃,還沒有分家,不至於分開吃。
而且,孫少安不會分家的。
《平凡的世界中,賀秀蓮想分家。
中,孫少安沒本事娶田潤葉,隻能娶賀秀蓮。
賀秀蓮嫁給孫少安後,任勞任怨,默默付出,是個好媳婦。
在光景過好後,賀秀蓮就想分家。
分家這種情況,在農村並不少見。
分家有分家的好處。
但,孫少安不會分家的。
窯洞箍好。
地龍養豬的事,孫少安還在忙。
不隻是孫少安在忙,田潤葉也跟著忙。
孫玉厚、少安媽、孫蘭花也經常被叫出去,幫忙指點怎麼用地龍養豬。
這天。
田福堂家。
孫少安來了。
孫少安是被叫過來的。
罐子村的王支書來了。
這王支書來,是為了學習地龍養豬的法子。
地龍養豬的事,不僅在雙水村傳開了。
距離雙水村最近的罐子村,最早聽說這個事。
在知道孫少安賣三頭豬,賣了三百多元後,罐子村的村民坐不住了。
王支書代表他們,來雙水村,想讓孫少安教他們地龍養豬。
“少安,你看行嗎?”王支書想請孫少安去罐子村。
“這個.”孫少安猶豫一下,“王支書,我怕沒時間”
孫少安拒絕了。
王支書,空口白牙,想請孫少安幫忙。
孫少安當然不答應。
孫少安還沒掙工分。
孫少安每天都上山砍柴、挖藥材、打野味。
孫少安為了活著,為了家人吃好點,每天都在掙命。
憑什麼孫少安不顧家裡,去幫彆人?
之前幫村裡人,也是因為孫少安家要箍窯。
雙水村的人,幫孫少安家箍窯,孫少安教他們用地龍養豬,這算是互助互惠。
現在,罐子村想找孫少安幫忙,空口白牙的,哪兒來的這麼大臉?
王支書一臉不高興的走了。
事沒辦成,王支書不知道該怎麼給村裡人交待,給家人交代。
田福堂送走王支書。
跟孫少安繼續閒聊。
“少安,你教大家地龍養豬的法子,不能白教,大隊要給你記工分。”
田福堂是明白人。
知道孫少安為什麼拒絕王支書。
知道應該給孫少安一些好處。
“不用,都是一個村的。”
孫少安跟田福堂拉扯幾句。
最後,推辭不了,同意了記工分。
沒多久。
石圪節村的人,也來雙水村了。
他們來,也是為了請教孫少安,怎麼用地龍養豬。
這次來的,是普通老百姓,不是村支書,也不是公社的人。
按理說,這個時候,公社的人應該出麵,找孫少安商量怎麼推廣,用地龍養豬的事。
但,公社的人沒來。
孫少安家。
石圪節的人,道明來意。
就是花錢請孫少安幫忙指點。
“這個.”孫少安猶豫一下,“我沒時間.”,還是拒絕了。
這事,孫少安不能答應,不能去做。
原因很簡單。
孫少安一旦答應,肯定會出事。
陸陸續續,來雙水村,找孫少安的人不少。
罐子村的,石圪節村的,下山村的,等等,連米家鎮那邊,都有人來。
但,孫少安都拒絕了。
無論,對方承諾給多少錢,給多少糧食,孫少安都拒絕了。
孫少安之所以能拒絕,是因為,這些人都是普通人或者村支書、生產隊隊長。
如果是石圪節公社的人來,孫少安肯定不會拒絕。
但石圪節公社的人,就是沒來。
所以,孫少安地龍養豬的法子,隻是在雙水村傳開了,沒有傳到外麵。
雙水村的其他人,也沒把地龍養豬的法子,傳到外麵村子。
一方麵是,他們懂的不多,自己還弄不明白,沒辦法教外人。
一方麵是,他們聽說了,孫少安不教外村人地龍養豬的法子。
他們狹隘的以為,這是孫少安為了雙水村好。
怕其他村學會了,也把豬養的又大又肥。
雙水村就沒優勢了。
孫少安不隨便教其他村子的人,當然不是自私。
孫少安是怕出事。
石圪節公社的人,當然也聽說了,‘孫少安地龍養豬’一事。
事情的來龍去脈,公社的人都清楚。
公社的人專門問過田福堂。
公社的人,也知道這是個好法子,但就是沒人找孫少安,推廣這個好法子。
個中原因,很複雜,孫少安也不明白。
紛紛擾擾中。
又要過年了。
孫少安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年三十。
少安媽、孫蘭花、孫少安,張羅了一桌好飯。
孫少安也參與做飯了。
孫少安說:“我在學校後廚幫忙,學了一點做飯的本事。”
另外,少安媽還扯了幾塊好布,給家人縫了幾件新衣服。
“來,嘗嘗這隻雞,是少安燉的。”少安媽很高興。
家裡吃的不缺。本來沒多少糧食了,孫少安用錢跟大隊換了一些糧食。
錢呢,箍窯之後,還剩了點。
衣服啥的,也買了一些。
家裡的光景,有盼頭。
還有就是,老太太喝了孫少安抓的藥,身體好了不少。
老太太,生活能自理了。
耳朵沒那麼聾了。
眼睛也好了不少。
半癱的身體,也能四處走動走動。
渾身病痛的折磨,也少了很多。
“好吃,大哥燉的雞真好吃!”孫蘭香第一個誇讚。
“是挺好吃的。”孫少平第二個誇。
“好吃。”孫蘭花也誇。
孫玉厚也點點頭誇了幾句。
“好吃就多吃點兒。”孫少安看了看家人。
家人的臉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