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騎馬射箭(1 / 2)

皇太後阻止了蘇培盛繼續查。

因為,繼續查下去,純元皇後的事,也瞞不住了。

雍正讓徹查後宮的事,算是被打斷了。

不過,蘇培盛奉命徹查,還是讓皇後和華妃收斂很多,短時間不敢再肆意妄為。

另外,年羹堯也傳信給華妃,讓華妃仔細伺候皇上,不能越矩。華妃也不敢再蠻橫無理,胡作非為。

芳貴人小產,雍正還是多去了幾次碎玉軒。

賞賜了不少東西,算是補償。

後宮不是隻有芳貴人懷孕。

幾個月後,曹琴默生下了一個女孩,取名溫宜。

後宮爭寵激烈,曹琴默也是背靠華妃,才生下這個孩子。要不然,很可能被皇宮這個‘打胎隊長’打了。

不過由於胎位不正,險些搭上曹琴默的性命。

後宮的嬪妃,雖然衣食無憂,但‘利劍’懸在頭頂,隨時都會丟了性命,心裡壓力太大。

沒進宮的,想要進宮,進宮後,才知後悔。

雍正也去看了幾次。

曹琴默的長相、性格,雍正都不喜歡。

不過,賞賜不會少。

也許曹琴默要是再好看點,華妃也不讓曹琴默懷孕了。

華妃還趁機邀寵。

雍正看華妃雖然年紀不小,但保養的不錯,也就寵幸了幾次。

華妃的小廚房,也是費了心思的,廚子很不錯。

雍正吃著也舒坦。

轉眼雍正登基半年過去。

雍正去後宮的次數,屈指可數。

一方麵雍正不想去,一方麵需要調養身體。

欣常在沒有懷孕,因為雍正沒有讓她侍寢。

雍正登基時,年紀四十五歲。

這麼大年紀,加上長期勞累、女人眾多,身體早就空虛,千瘡百孔。

之所以,還能寵幸後宮,是因為,吃的補品多,勉強一用。

這半年,雍正處理政事時間,不多也不算少。

翰林院的那三十人,不斷動態變化。

有才能的留下,無用之人被趕走。

繼續招人,繼續淘汰。

雍正這裡,給了真正有才能的人機會。

做得好,雍正記在心裡,遲早委以重任。

人數已經不是三十人,而是五十人。

這五十人,雍正讓他們看奏折,提建議,輔助處理朝政,保證政務能快速處理。

有幾十人幫忙,雍正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恩科也舉辦了。

但出了意外,考題泄露了。

泄題者是主考官之一,禮部侍郎劉碧。

知道考題的人:雍正,主考官朱軾和劉碧。

隆科多帶頭,一群人找劉碧買考題。為啥買,就不知道了。

劉碧為了錢財,把考題賣了。

四五十考生都提前買了考題。

主考官朱軾及時發現情況,並和雍正商量,急忙更換考題,免了一場風波。

不過事後,泄露考題的劉碧等官員,雍正沒有放過,直接抄家流放。

買到假考題的考生,進了考場發現被騙,出去後,立馬報複劉碧。

這亂七八糟的事,雍正並不想放在心上,讓手下處理就行。

“科舉是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查,給朕仔細查,涉事人員一個都不能放過。”雍正吩咐夏刈。

“皇上,帶頭買題之人是隆科多。”

“隆科多?哼,依法嚴辦!”雍正沒有因為是隆科多就手下留情。

現在的雍正,不需要顧及、忌憚任何人。

之前雍正求穩,不敢輕舉妄動。任何事,都是謀而後動,力求穩妥。

他這種辦事風格,應該是當王爺的時候,形成的習慣,算是謹小慎微了。

現在,都是一國之君了,還需要小心翼翼的?

施政應該如履薄冰,不盲目冒進。這是對的。

但對付朝臣,完全沒必要小心。

左右不過幾個臣子。想上位的人,多的是,誰不聽話,誰敢胡亂,就乾誰。

而且雍正一個人,就能擺平任何事。

雍正有什麼可怕的?

什麼都不怕!

想做什麼就做,不需要考慮太多。

“遵旨!”夏刈急忙去抓隆科多。

抓隆科多啊!

除了雍正,沒人覺得是小事。

沒多長時間。

皇太後找雍正求情。

《甄嬛傳中,隆科多和皇太後有私情。

“看在皇額娘的麵子上,這次就不深究了。”雍正還是要給皇太後麵子。

雍正不怕任何人,但也不是要跟所有人關係搞差。

“多謝皇上。”皇太後對雍正有些刮目相看。

雍正似乎有什麼依仗,對於手握重兵的年羹堯,大權在握的隆科多,雍正想訓斥就訓斥,想抓就抓,沒有一點顧及。

“有什麼依仗呢?”皇太後對雍正越來越不了解了。

這次恩科。

不隻是文舉,還有武舉。

文武並重。

通過考試選拔,雍正的殿前官員,又多了很多,足有一百人,還在不斷動態變化,優勝劣汰。

大多數文武進士,都調來殿前聽用。

雍正不怕人多,就怕能人不夠。

人手多了,可以安排更多的事。

雍正有很多想法,也都開始慢慢啟動。

這段時間,雍正的作息習慣很規律。

早上6點起來,先鍛煉一陣,來自太醫的《八段錦和《五禽戲。

這是養生功法。

皇太後、皇後知道後,也沒說什麼。

她們也希望皇帝身體康健。

有些妃子甚至跟風學習,希望能和雍正能聊兩句。

還彆說,雍正聽說妃子鍛煉《八段錦和《五禽戲後,還真的把妃子叫到養心殿,一起吃飯,討論,一起鍛煉。

這下好了。

雍正的妃子,包括皇後和華妃,都在偷偷練習,想著能和雍正多見一麵,多說說話。

後宮妃子,就像是籠中之鳥,雖然奢華,但被關久了,還是很憋悶。

鍛煉一下身體,還是有好處。

吃過早飯。

稍加休息。

雍正開始處理朝政。

早朝時間,雍正調整了,不是早上5點,而是早上8點。

早朝結束,雍正帶著殿前隨侍官員,一起批閱奏折。

當然不隻是批閱奏折,雍正主要做的事,是去內閣,商議國之大事。

雍正對這個年代的弊端,知之甚深。

怎麼改變?

這需要徐徐圖之。

雍正說個想法。

內閣大臣就去製定具體辦法。

農業,商業,軍隊,等等國之大事,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

邊境不安,需要厲兵秣馬,這事就安排年羹堯等將領去做。

很多事,雍正都提前做,不會等外敵進攻後,才被動應對。

太醫院,雍正也讓開展醫術比拚,能者晉級,差著趕出太醫院。

同時,也讓吸收天下名醫,進太醫院。

讓一潭死水流動起來。

太醫院這種吃技術的地方,雍正給的壓力較大,希望他們能多多進步。

農耕技術,河流治理,雍正也都重視起來,讓人考察提拔能臣乾吏。

軍隊,兵器,火槍,等等事宜,也開始變化,鼓勵新的發明、創造。

雍正作為一國之君,每天的事,肯定不少。

換做以前,能把雍正累個半死。

現在,雍正合理安排官員,擺脫了繁瑣的重複工作。

處理的事不少,有益於國家變好的事,也逐漸安排下去。

但雍正的勞累程度,大大降低。

每天都有時間鍛煉身體。

雍正的身體,恢複較快。

雍正不會讀所有奏折。

但有什麼事,雍正都一清二楚。

沒人能糊弄雍正。

敢糊弄雍正的人,都被趕走了。

雍正的厲害,算是在內閣和翰林院傳開了,都說雍正是聖明君主。

忙碌一陣,雍正便出去走走,練練《八段錦,緩解僵硬的身體。

午飯時間。

雍正會讓有阿哥或公主的嬪妃,帶著孩子過來,一起吃飯。

雖然基本不會跟嬪妃過夜,但好歹見了見,和孩子們說了說話。

這也算是難得的恩德。

因為之前,有嬪妃、阿哥、公主,幾個月都跟皇帝見不了麵。

午休是免不了的。

雍正會休息一陣。

然後,再次鍛煉身體,繼續處理政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