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打個哈欠,打算退朝了事。
這時。
商容、比乾等人俯伏奏曰:“大王,您旬月不臨大殿。日坐深宮,全不把朝綱整理…。願大王勤政恤民…”
他們的意思:紂王不要沉溺酒色,一直待在後宮不出來,要好好工作,這樣天下才能歸心。
商容、比乾是文臣,在大殿上,說話也比較委婉,算是照顧紂王的麵子了。
但紂王這樣回答:“孤聞四海安康,萬民樂業,隻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師聞仲平叛,此不過疥癬之疾,何足道哉?朝廷百事,有首相、亞相替孤代勞,孤當垂拱而治…”
紂王說了:天下太平,沒什麼事,而且還有你商容、比乾等人替我分憂,我不必事事親躬,隻需垂拱而治便可。
看看吧。
紂王是個聰明人。
他雖然天天享樂,但也盤算過,知道天下沒什麼大事。小事的話,有商容、比乾等臣子就處理了,也用不著他。正好他可以偷懶。
正在這時。
午門官進來啟奏:“大王,來了一位終南山煉氣士,名雲中子,說有機密事朝見。”
午門外,雲中子來了。他來獻木劍除妖。
紂王尋思:眼前的文武百官肯定是要逼著我看奏本,我神困眼乏,哪裡看的了,而且,美女們還等著呢,也沒這個時間看啊。正好有個煉氣士來了,不如我和這個煉氣士聊聊。這樣,就不用看奏本了。
“宣!”紂王立馬傳旨。
雲中子進午門,過九龍橋,走大道,寬袍大袖,手拿拂塵。他頭戴青紗一字巾,身穿道袍,腳穿踏雲鞋,麵白有須,氣質不凡。
走進大殿,持拂塵打個稽首,口稱:“大王,貧道稽首了。”
雲中子沒有跪拜。
紂王初看雲中子,覺得形象不錯,但雲中子沒有跪拜,這就是怠慢他。
但紂王沒有當場發飆,而是問道:“那道人從何而來?”
雲中子答曰:“貧道從雲水而來。”
“何為雲水?”紂王繼續問。
“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雲中子的回答,十分灑脫。這句話是傳世名句啊。
“雲散水枯,汝歸何處?”紂王是個聰明的人,他問了個巧妙的話。他知道雲中子有點故弄玄虛。
“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雲中子回的這句話,同樣是傳世名句。
雲中子這樣的對答,讓紂王大喜,急忙給雲中子賜座,和雲中子聊了起來。
聊了一陣,紂王邀請雲中子入朝為官。
雲中子是個真正世外高人。
他拒絕了紂王的邀請,並把木劍獻給紂王。
《封神演義》裡,有段雲中子的話,感覺很不錯,引用在這裡,請諸位書友看看。
“身消遙,心自在;不操戈,不弄怪;萬事忙忙付肚外。
吾不思理正事而種韮,
吾不思取功名如拾芥,
吾不思身服錦袍,
吾不思腰懸角帶,
吾不思拂宰相之須,
吾不思借君王之快,
吾不思伏弩長驅,
吾不思望塵下拜,
吾不思養我者享祿千鍾,
吾不思簇我者有人四被。
小小廬,不嫌窄;
舊舊服,不嫌穢。
製芰荷以為衣,結秋蘭以為佩。
不問天皇、地皇與人皇,不問天籟、地籟與人籟。
雅懷恍如秋水同,興來猶恐天地礙。
閒來一枕山中睡,夢魂要赴蟠桃會。
那裡管玉兔東升,金烏西墜。”
這段話,道明了世外高人的逍遙。
但這僅限於世外高人。
如果隻是普通人,很難做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