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智力也正常,他手中沒有錢,沒有糧食,隻能依靠搶劫維持生活,打不過林毅不跑等死?所以他跑的要比誰都快。
打仗就是要浪費錢,洪承疇這邊開始準備錢糧的事情,征收錢糧乃是官員的日常,現在人民軍邊鴻部就在壽春外麵的八公山上,這可是一個不好的位置,周邊的錢糧都收不上來了。
壽春這邊也是戒備森嚴,這一支軍隊有能力拿下壽春,他們因為戰略需要,就在淮河邊的八公山駐防,他們也要吃東西,就朝著當地人征收。
這附近也不是多富裕,征收的糧食吃三個月不是問題,多了不敢保證,好在有電報機,後方知道他們的任何情況,可以給他們支援。
這個地方洪承疇丟了,他就要從其他地方去征收稅收,蘇杭乃是魚米之鄉,財富巨大,多收一點什麼都有了,洪承疇就讓手下去準備,這都是七月底了,馬上就要秋收了,現在派人下去,到時候就正好第一時
間給收起來。
洪承疇的手下來到下麵之後,發現不對勁了,糧食減產,工業破敗,作為布匹絲綢最大的生產基地,超過七成的商人破產了。
這種事情還在蔓延,首先開始就是小手工業者,再後來就是縣城裡麵的手工作坊,再到後來,大麵積的紡織戶失業了,其中不乏是有些人帶著錢跑了。
洪承疇手下也有能人,一打聽才知道,手工印染的土布,掉色嚴重不奈穿,林毅那邊販賣過來的新布,花色好,厚實,耐穿,價格極低,本地的土布不具有任何的競爭能力。
兩邊大戰,也不耽誤老百姓販賣東西,商路還是通常,特彆是福建那邊的鄭芝龍投降大清之後,海量的貨物衝擊江浙,現在正在朝著北方市場衝擊。
林毅那邊是化學印染,機械出布,凡事能夠勞動的婦女,全都給弄去勞動,生產量巨大,不僅僅是滿足了海外市場,國內市場林毅也在逐步的占領中。
從崇禎十三年到順治五年,快十年的時間中,林毅那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工業轉向之後,現
在頗具規模和雛形。
衣食住行海量的物資,直接擊潰了最為富裕的江浙市場,江浙市場的產品毫無消費能力,北方的滿清也消化不了這些東西。
食鹽作為國家重稅,林毅放開了走私,滿清的財政出現大麵積的赤字,過去的兩年中,他們還能通過不斷的南下,兼並土地獲得財富,被林毅這一弄之後,他們的侵略暫時終止,失去了財富的來源。
去年多爾袞在西安周邊就已經吃不上飯了,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悲慘,不能搶劫林毅這邊的人,隻有去搶劫老百姓,獲取物資,滿足軍隊的需要。
這種情況在江南還好,不過南昌之圍,讓滿清征收了三次,就是再富足的地方,也經不起如此折騰,現在終於也沒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