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才女慕英雄【第二更】(1 / 2)

一輛馬車,行駛在洛陽長街上。車輪碾過石板,發出極富韻律的轆轆聲。

蔡琰端坐車中,雙手如捧至寶一般,捧著一本藍色封皮的書籍,目不轉睛地看著書頁。

“這便是用雕版印刷術,印刷的書籍,所用紙張,比蔡侯紙好了不知多少倍,潔白如雪又富有韌性,不洇墨跡…有了這紙,竹簡木牘,從此可以棄用了!”

蔡琰的父親蔡邕,乃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私人藏書家,家中藏書上萬卷,比皇室藏書都不遜色。因此蔡琰最是清楚,竹簡、木牘到底有多笨重麻煩。

以《詩經》為例,一部詩經,全書三萬九千餘字。以一枚竹簡刻錄四十字,則刻錄詩經全書,需足足九百八十片竹簡!

一片竹簡長二尺四寸,九百八十片二尺四寸長【0.56米】的竹簡,那該是有多麼龐大的體積?又該是有多麼地沉重?

蔡琰沒仔細稱量過書卷的重量。

她隻知道,每次陰雨天後,為防家中藏書受潮發黴,將那上萬卷藏書取出晾曬時,都得興師動眾一番。

為免下人笨手笨腳,弄壞了珍貴的書籍,連她老父蔡邕,以及她自己,都要參與到勞動中去。一天辛勞下來,往往累得渾身是汗,腰酸背疼。

蔡邕從前遷任或是搬家時,更是誇張,需得用大量牛車馬車,才能運走他的萬卷藏書。

“有了這溫侯紙,以後再也不必受所累了。”

蔡琰喃喃自語:“一部詩經,三萬九千餘字,隻需三冊紙書,便能儘錄其中。而這三冊書,加起來不到半斤重…家中萬卷藏書,若儘數印成這般紙書,再搬家時,一個大箱子便能全部裝下…

“這由蔡侯紙改進而來的溫侯紙,本就是了不得的發明。而雕版印刷術,就更加了不得。溫侯不愧是得天眷的雄主,竟能受印章啟發,發明出這雕版印刷…將溫侯紙與雕版印刷術結合起來…”

她蕙質蘭心,極富智慧,稍一想象,便知道溫侯紙與印刷術結合起來,將會給這天下帶來怎樣的變化與衝擊。

“從此之後,讀書識字,再不會是士族豪門的特權。寒門士子,甚至貧寒百姓,隻要有心,也有機會得到印刷的書籍,讀書識字,乃至學到經史典籍…如此一來,不出十年,天下人才,便會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溫侯無需仰仗士族豪門,亦能有足夠的人才,

治理天下!”

一念至此,蔡琰心中微微悸動,仿佛看到了士族豪門壟斷權位的時代,在溫侯紙與印刷術衝擊下,搖搖欲墜,乃至轟然崩潰。

“不過,這與我又有何乾呢?”

蔡琰搖了搖頭,不去想那些太過遙遠的,繼續專注地看手中這一冊詩經。

“這冊詩經,乃是以溫侯親筆抄錄的詩經為樣本,雕版印刷而成。也就是說,這裡麵的每一個字,都是溫侯的筆跡。溫侯的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