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宴之時,獨孤策忽問王允:“關於今年冬至大祭,不知王司徒可定好了章程?”
誅滅董卓後,獨孤策因功升奮武將軍,晉溫侯。王允則以司徒兼領錄尚書事。
二人一文一武,總領朝政,獨孤策掌兵,王允主政。因此像冬至大祭這樣的國家祭典,便是由王允來安排。
王允聽獨孤策問起冬至大祭,飲了口酒,歎道:“今年這冬至大祭,一應章程,自有前例可循,循例準備便是。隻是…唉,如今這時節,逆賊層出不窮,天下處處烽煙,比起昔年黃巾亂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局麵,真不知該如何報與天聽…”
倘若是在太平時節,以獨孤策和王允的權位,堪稱即將走到權臣頂~峰。隻要再把對方擠下去,那麼自己便可如當初的董卓一般,獨掌乾坤、權傾天下。
可惜,如今這天下,已經和過去不同了。
自袁紹等關東諸侯,在並沒有真正的聖旨詔命情況
下,擅自起兵討董開始,群雄逐鹿的時代,已然正式揭開了帷幕。
在這個時代,諸侯紛紛自建幕府,征辟人才,擅自擴軍。征伐之事,亦不再聽從朝廷指示,而是想打誰,便找個由頭去打誰。
最多出兵之前,象征性地給朝廷上一封奏書,之後不管朝廷如何批複,便自顧自地出兵了。
這還算是給朝廷留一分麵子的。不留麵子的,連奏書都省了,隻當朝廷不存在,甚至還擅自任命官員!
好比袁術,在討董聯盟解散後,竟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命令他征討荊州,攻伐劉表。而孫堅也真的欣然從命,真去打荊州了,結果死在了暗箭之下。
還有袁紹,先是圖謀另立皇帝,之後在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派他攻打荊州時,袁紹居然也擅自任命了一個“豫州刺史”,並派兵攻打孫堅屯兵的陽城。袁術就讓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去救援,公孫越不幸戰死,公孫瓚於是怒而攻打袁紹…
總之現在這個天下,已經打成了一團亂麻。諸侯野心勃勃,擅自任免方麵大員,互相攻伐,掠取領地,視朝廷如無物。還忠於朝廷的諸侯,已經是少之又少
。
所以獨孤策和王允這兩個所謂總領朝政的權臣,如今能管的,也就洛陽、長安一帶。
王允為此感到慚愧,一時連連籲歎。
“方今天下,逆亂諸侯之中,以袁紹、袁術兄弟為最。”獨孤策緩緩道:“正是他們兩兄弟,開啟了擅自任免官員、擅自興兵征伐的先河。而國事敗壞到今天這一步,也正是因當年袁紹的禍國之計。”
當年十常侍秉政,打壓士人。士人集團與宦官集團黨爭激烈。
大將軍何進欲除宦官集團,袁紹竟獻計召集四方諸侯豪傑帶兵進京,行兵諫之事。而何進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