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郭靖鼻青臉腫地回到帳蓬裡,悶聲悶氣地叫了聲娘,又咳嗽兩聲,呲牙咧嘴地揉了揉心口。
他娘李萍見怪不怪,隻問:“又給師父打了?”
郭靖傻笑:“大師父罵我笨,說打我一頓長點記性。”
李萍也笑:“大師父說得對,笨就該挨打。學不到本事,怎麼給你爹報仇?你坐著,娘給你打水洗臉。”
郭靖連忙道:“娘我自己來。”
“叫你歇著你就歇著!”李萍笑罵一句,轉過身去,悄悄擦掉眼角的淚花。
作為一個母親,見了兒子鼻青臉腫的模樣,她怎會不心疼?
不過她雖然隻是個不識字的鄉下女子,但有一副識大體、明道理的心懷,有一對比許多男子都要能擔當
的肩膀。
兒子從小就笨,說話也晚,草原上漢人少見,李萍能教兒子說漢話,卻教不了兒子寫漢字。她不想兒子當個睜眼瞎,更不想兒子忘了祖宗。雖生在草原,長在草原,但她的兒子,永遠都是漢家子,就得會說漢話,會寫漢字!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六個漢人師父,能教他武功,教他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男子漢的擔當,李萍又怎會見兒子吃了一點點苦頭,就心肝寶貝地心疼?
師父們責罵兒子,她要叫好。
師父們打兒子,她還得叫好。
漢家子從來就要尊師重道,敬師如父。兒子從小沒有爹,師父們就是他的爹!就該教訓他,該罵他,該打他!
所以再心疼,李萍也隻會背地裡抹淚。當著兒子的麵,她就隻會說師父們的好。
獨孤策意識籠罩在帳蓬上空,看著這一對母子的互動,心裡暗自感慨:“郭靖的母親,才是他日後能成
為那位堅忍不拔的‘俠之大者’的第一導師。這位母親,值得敬佩!”
郭靖自小生長在草原,最好的朋友,是蒙古王子。第一位老師,是蒙古哲彆。鐵木真賞識他,華箏愛慕他。可以說,他若留在草原,前程比楊康那破落小王子不知要好多少倍。
然而郭靖最終還是選擇了母國,選擇了為母國而戰,直至城破|身亡。
為什麼會如此?
就因他的母親,一個不識字的鄉下農婦,從小就一直不忘提醒他:你是漢家子!
原著之中,李萍自刎之前,對郭靖說過這樣一段話:
“楊家那孩子認賊作父,落得身敗名裂,那也不用多說了。隻可惜楊叔父一世豪傑,身後子孫卻玷汙了他的英名。想我當年忍辱蒙垢,在北國苦寒之地將你養大,所為何來?難道為的是要養大一個賣國奸賊,好叫你父在黃泉之下痛心疾首嗎?”
李萍沒讀過書,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隻篤定一點:絕不能做賣國賊,絕不讓先人蒙羞。
話雖樸實,卻蕩氣回腸,以獨孤策邪修之冷漠,當初讀到那一段,都不由為之動容。
“我奪了你兒子機緣,便予他另一樁機緣。”
獨孤策看著李萍,心中默默自語,意念一動,一粒精神種子,沒入郭靖眉心。
與小黃蓉的機敏靈性相比,郭靖簡直跟木頭一般,不但沒有發現獨孤策的存在,甚至連精神種子打入眉心,他都毫無反應,呆呆坐在小馬紮上,傻樂著看母親忙碌。
這呆傻模樣,似乎與他那直衝霄漢的主角氣運,毫不相配。
但獨孤策知道,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