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3】恨不成器(2 / 2)

今天老師們一討論,她馬上洞察到講的是小口徑管了。為何,一,傅老師壓根沒提及最近亞希媽媽的手術病例。最新的應用病例符合要求是能順便拿出來在會議上講的。二,吻合口出現的毛病,貼合她未來見過的科研報告透露的問題。

“我們外科醫生做手術縫合的時候,針線落腳點是距離管口差不多2mm的區域內,決定這個縫合線固定位力量的是材料結晶度、材料裡頭的節點寬度和纖維長度等,不是看單一孔徑關係的。結晶度國內產品對比國外你做過數據沒有?纖維長度越長,節點寬度小,強力會變小。國外產品做的節點均勻,有些是孔徑大反而纖維短。國內的工藝你自己不說話是承認了,要做到孔徑大要把纖維拉的越長。到了手術裡頭,如果剛好這個醫生一剪刀剪到那個最差的節點上,國外節點相對均勻這個問題小,國內容易出現毛病。你讓醫生去戴電子顯微鏡剪人工血管,這怎麼可能?”

這同學,聲聲反駁到對方的點上,對方無聲許久。

在場坐的各位老師總算可以鬆一大口氣。對材料學他們非專業人士是不懂,隻能聽廠家的人說。現在這個同學一說,他們也摸到些方向,下一步可以搞相關的醫學研究了。

說來,謝婉瑩說這些話不是為了表現而已,心裡存有一定恨鐵不成鋼的心思。要知道她十幾年後查資料一樣隻能建議朋友選擇國外產品。國內部分廠家做產品精神屬於得過且過不會想著精益求精的,由於太燒錢。偏偏醫學是非常嚴謹的,醫療器械不可能說像做件衣服隨隨便便能穿就行的。

7017k,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