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2】科學數據不騙人(2 / 2)

話說回來,這病人出院了,身體合適回歸社會,要學會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謝婉瑩能從病人剛才的行動看出些什麼,委婉地說:“你不需要歧視自己,生病不代表有錯或是有罪。”

被謝醫生看穿心態,李亞希振了振精神,認真求教起:“謝醫生,我可以問你些問題嗎?”

“你說。”

“我今天算是頭一天到兒科病房走動,接觸患兒和家屬,給了我許多感受。”李亞希說著自己的體會。

以前住院她心慌意亂心態不好,隻關注自己,沒留心過病友,因此不清楚自己和家裡人究竟是屬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是共性或是個性。這次讀研究生選擇導師和課題方向時,她決定好好研究這方麵問題,希望不再有人重蹈她的覆轍。

真正進入臨床做研究,她發現:哎,可能有些事兒和自己預想的不太一樣。

隻有科學數據不騙人。

“我在學校數據庫查閱的文獻資料顯示,患者家屬的幾種心理特征裡焦慮是排在首位的。”李亞希道。

家屬焦慮是肯定的。家裡人生病,不隻是性命堪憂,家庭需要出錢出力出人,嚴重影響整個家庭的正常運作。最可怕的是,會讓所有家庭成員對這個家庭抱有的期望值大大降低。一個病,給患者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對患者家屬是炸彈餘波為可大可小的影響,有的影響時間甚至是一生。

“患者家屬焦慮的程度,據統計學分析,是與家庭經濟、家庭成員文化水平、年齡和性彆有關。”李亞希指著數據說。:,,.,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