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之前提到過的一樣,有很多的種類。
其中很常見的是大盆裡泡著的一些水果。
這些水果被泡的有些發白發黃,反正不像是剛摘下來的那種翠綠色。
梨泡出來是黃色的,還有一些油柑果,本地人稱之為橄欖。
這種橄欖也被泡在大盆裡,原本是酸溜溜的味道,泡他的水,裡麵加了鹽。
這樣泡出來的橄欖就沒有那麼酸,而且吃到嘴裡,有湯裡麵的鹹味,還有酸味,隱隱約約的能夠品嘗到一些苦。
吃完一個之後,嘴巴裡會慢慢的開始回甘。
慢慢的變得甜甜的,但是這個時候如果你再吃一個這種橄欖,嘴巴裡就又會變得又鹹又酸。
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李瀟在街上就買了一罐子用鹽水泡過的橄欖。
這種橄欖,大概泡製了一個月的時間。
都是小攤的攤主們在山上自己摘來的。
而且他們家的這種橄欖屬於山上比較大的那種。
聽說有的山上有很多的橄欖,而有的山上卻很少。
這種東西在當地屬於一種野果,多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由於他味道很酸,又很常見,而且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很受當地人的喜愛。
用鹽水泡過之後的橄欖就沒有那麼酸了,會被同樣這樣處理的,還有一些酸芒果酸多依,當然還有梨。
梨的味道就和那些酸酸的不一樣了。
前麵說的那些泡出來之後是酸鹹的味道,而梨被泡出來之後,卻是又鹹又甜的味道。
有點奇怪。
不過當地人好像很喜歡這樣的吃法,據說還有止咳的功效。
梨原本就可以潤肺止咳,李瀟買了一罐泡梨。
攤主詢問李瀟是要在這裡吃還是拿回去再吃,李瀟想了想,覺得在外麵吃好像也一樣,於是攤主從大盆裡撈出了幾個梨。
然後把梨放在一個塑料袋子裡麵,遞給了李瀟,讓他就在這裡吃吧。
小攤子裡麵有很多浸泡在盆裡的果子,有之前提到過的橄欖,還有木瓜,酸多依,都被泡的有點發白。
泡梨和那些是不一樣的。
泡梨的表皮是黃色或者黑色,由於顏色不討喜,所以沒有吃過的人很少有嘗試的勇氣。
聞一聞,甚至有一點點奇怪的味道。
李瀟查閱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這種泡梨是摩梭人的一種獨特的菜。
這種泡梨在雲南的個舊等地十分盛行,當地人會把那種比較小的或者三色的梨子拿來泡在放了鹽和香料的水中。
水裡不僅僅會添加鹽,還會放一些花椒之類的香料。
然後把梨泡一段時間,原本酸澀的梨子,被浸泡一段時間之後,他的酸澀味道就會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酸甜的味道,而不是新鮮的梨那種酸澀。
浸泡的時間大概有一個月左右,泡梨就可以使用了。
這種泡梨甚至還被出口到了海外,產量十分的可觀。
之前倒是沒有嘗試過。
小攤的攤主看李瀟長得好看,十分熱情的走過來,給了他一把小刀。
“小夥子,你是外地人吧?第一次來我們這邊玩啊。”
攤主熱情的搭話。
“你怎麼知道呀?我是過來這邊旅遊的。”
李瀟接過了那把刀,看著袋子裡的泡梨,還是有一點不知如何下手。
“這個怎麼吃呀?”
李瀟詢問道。
“哎呀,差點忘了,你是外地人,可能不會吃這個。”
那個攤主用力的一拍腦袋像是十分懊惱的樣子。
隨後他看著李瀟說道:“來,我告訴你,這個梨是這麼吃的。”
“你用刀子把梨的皮子削了,然後就可以直接吃了,就和正常吃梨一樣。”
說話之間,攤主又看到了李瀟手裡的手機,上麵顯示的正是直播畫麵。
“哎呀,小夥子,你是一個主播呀。”
那攤主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我們家的泡梨可好吃了,你放心吧。”
李瀟用手直接從袋子裡拿出來一個泡梨。
泡過的梨表麵上看起來有點發黑發黃,顏色和新鮮的梨完全不一樣,比新鮮的梨顏色深多了。
而且這種泡梨,都是小小的一個一個的。
有的人吃這種泡梨的時候,並不會削皮,也有的人會削了皮再吃,因為泡梨的皮子會比較硬一點。
當然這也因梨而異,主要看店老板會用什麼種類的梨來泡。
有的人會用火把梨,有的人會用葫蘆裡,有的人會用麻梨。
這些各種各樣的梨都是當地的叫法,至於他的名字到底叫什麼,這個就需要查閱資料了。
“老板,你這梨是怎麼泡的呀?”
李瀟把那個小梨放在手裡端詳了一陣,隨後好奇的問道:“我之前查閱過相關資料,你們這邊是有很多人會泡梨的吧?”
“泡梨大多數都是用本地的山泉水加上鹽,花椒,還有甘草。”
老板一聽他這話,立即就朝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小夥子,你可真識貨呀,我們家的泡梨的確是這麼泡的。”
“這個泡梨其實真的特彆簡單,隻需要再浸泡的時候加上水,還有鹽巴,花椒,甘草就可以了。”
“有的人是不喜歡加花椒的喜歡加甘草和鹽巴,不過我泡的時候會加上一點點。”
“因為我覺得這樣泡出來會帶有一點香味,而且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這麼泡。”
“好多外地人都會覺得泡梨有一點點臭味,不敢吃,我覺得敢吃泡梨的都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
李瀟把手裡的泡梨拿在鼻子旁邊聞了聞,的確是有一點點澹澹的臭味。
那是因為這梨在水裡泡了一個月,所以才有這樣的味道。
不過泡梨的臭味很澹,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李瀟還是決定嘗試一下,這個摩梭族的特殊的泡菜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
會不會像之前查閱的資料裡那樣又香又脆又甜呢?
這樣想著,李瀟用小刀給梨子削了皮,然後切下一塊放入了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