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可以說這種小吃是隨處可見的。”
“不過呢,每一家的絲娃娃都是有少許出入的。”
“不同的店家,使用的配料都是不同的。”
“少則六七種,多則十幾種。”
“有純素的,有半葷半素,有全葷的。”
“不過最多的還是半葷半素的,而裡麵的葷通常都是脆哨。”
“沒錯,又是那個,幾乎每個地方都能見到的脆哨。”
一邊說李瀟一邊將一個正方形的盒子,拉到自己麵前。
這正方形的盒子沒有蓋子隻有底部。
橫五豎五,整整齊齊地放著二十五碟不同的配料。
這也是李瀟一路見到配料最多的絲娃娃。
旁邊還配了一疊薄如蟬翼的薄餅,作用就是用來包裹這些配料。
李瀟拿起其中一塊薄餅展示在眾人麵前:
“這是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聞著有一股焦香味。”
“這薄餅很薄,甚至各種薄餅都能隱約看到薄餅背後的東西。”
放下薄餅,李瀟把攝像頭對準配料。
“這裡的配料確實很豐富,你們看看這刀工。”
黑色的筷子夾起其中一個小方格內的配料。
這點配料真是一碟橙色的胡蘿卜絲。
胡蘿卜絲切得非常的細,最多也就比頭發絲稍粗一點點而已。
而且切得非常均勻,可見廚師的刀工還是非常不錯的。
青瓜絲,蘿卜絲,海帶絲,木耳絲,冬菇絲,香乾絲,雞蛋絲,土豆絲,綠豆芽、折耳根、脆哨·······
在將各種配料一一展示給觀眾的時候。
李瀟也才發現其中三格並不是配料,而是醬汁。
這三種醬汁,分彆是酸湯汁以及辣椒,以及醬油。
醬油上飄著蔥花和香菜以及炒香的芝麻。
辣椒上麵則飄著一層紅豔豔的紅油。
包絲娃娃和包片皮鴨的工序是一樣的。
李瀟將薄薄平攤在手掌心上。
然後將自己喜歡的配料夾在上麵。
將薄餅卷成一個小圓筒,把底部給封上,留著上麵的開口。
最後把自己喜歡的醬汁,用勺子倒進去,或者把整個薄餅粘在醬汁裡麵都是可以的。
李瀟將薄餅卷塞進嘴裡。
不大不小,剛好一口一個。
一邊吃,他一邊滿意地點頭,味道還算不錯,但口感真是絕了。
雖然食材全都是細絲,但是由於食材不同烹飪方法的不同。
所以不同的細絲,帶來的是不同的脆感和爽感。
不同的絲線包裹著醬汁,在舌頭上炸裂跳躍。
薄餅的邊緣是脆香的,而中間卻是軟糯的,很有韌勁,吃起來很有米香。
作為蘸料的辣椒,也調得非常不錯。
辣度很適中,吃起來也很香。
裡麵的脆哨,用的是全肥的脆哨。
一口咬下去,脆哨裡麵的肥油,瞬間爆漿。
有一種十分強烈的衝擊感。
“這絲娃娃的味道很普通,隻能給到70分,但是口感真是絕了,能給90分。”
“所以,綜合來說這道絲娃娃,還是能有80分以上的。”
接著李瀟又用不同的配料搭配,不同的蘸醬做了十幾個不重樣的絲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