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 72 章 第七十二章(一更)……(1 / 2)

不怪他們覺得這場麵魔幻,實在是,前麵可不止有帳篷群啊。

外表酷炫,身形高大的黑色機械犬邁著長長四肢,動作間充斥著機械的威壓與美感,它們背著一箱箱沉重物資,忠實而又穩定的運送著。

前方,有個體型大約有小貨車大小的紅色奇怪大車,大麵積鋪開的紅讓它格外顯眼,而最吸引眼球的還是那滿滿科技感的流暢線條,以及那四個在各個方位伸出的長長機械臂。

巨大紮實的黑色輪胎式履帶讓它的底盤格外沉重,讓它的四條機械臂能夠承受巨大噸力,隻是這半分鐘的時間,就已經輕而易舉的就清理出了一大批“空地”。

而在這輛巨大的紅車清理完畢後,後麵還跟上了一輛相對來說小了三號的小黑車,它隻有兩條機械臂,一前一後活動著,前臂清掃走剩餘的小型石子或土堆,後臂不斷均勻灑出細土。

黑車開過去了,三個更小一號的綠色小車又出現了,它們隻有一條機械臂,類似一條伸出的厚重鋼板,這些綠色小車一邊往前,一邊不斷將厚重鋼板重重往地上壓向細土,讓它們變成舒適平和的“地麵”。

於是,適合放帳篷和折疊房屋的環境就出來了。

這一條龍操作看得剛上來被安排來這邊休息的救援人員們,簡直稱得上是目瞪口呆。

這些單個的功能雖然看著很牛掰,但也沒到震撼全程的地步,最主要的是,這些車的體型外表實在是太離奇了。

大的巨大,小的又很小,但每一個顏值都巨高,流暢的線條,震撼又看上去挺合理的外觀,以及隻看著就能讓人感受到滿滿科技感的微亮漆麵。

頭一次見到這場景的人們,腦海裡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

這裡還是藍星嗎?

“嚴格來說,這些產品屬於五十年後的藍星,我們電影的設定是這樣的。”

盛泉正在以這些“未來產品”主人的身份介紹:

“它們的性能效用這些都會被放大,比如這些車目前是需要人為操控的,但是在電影裡,我們會拍成它們是自己在運作。”

旁邊領導忍不住一會抬眼看一下這些高高大大的車:

“就算是人為操作,也已經很震撼了,你們拍電影,都是這麼拍的嗎?”

她沒有了解過電影圈,但是哪怕是再不了解,也覺得那些拍電影的應該不會都上真家夥吧。

“也不是。”盛泉解釋:“因為我們與c大的學生有科研項目合作,這些都是他們的項目成果,所以才會作用在電影拍攝上。”

說實話,她自己都沒想到,隻不過是將近一年的時間,竟然有這麼多學生做出了成果。

每次出現新科研成品的時候,她就算是再忙也會第一個前去觀看體驗。

說實話,很爽。

而且盛泉投資的這些學生項目,出項目成品時都會有個共同的特點:有用,且顏值巨高。

這倒不是因為她的顏控,而是這些“高科技科研成品”基本都會應用在電影上,那麼“藝術加工”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了。

所以,基本每個學生項目進入收尾階段打報告的時候,專門負責科研項目的部門(她新建的)就會立刻安排專業設計師團隊設計外觀。

主要就是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讓外觀帥氣的同時,又能讓看電影的觀眾產生跨時空感。

不得不說,那些設計團隊成功做到了。

領導都在讚歎的表示:“看上去真的不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

盛泉:“這些產品身上的未來感是我們劇組有意做出來的,主要是為了貼合大家想象的【未來科技】。”

她笑著補充:“雖然外觀很未來,但它們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些隻是為了電影拍攝做出的半成品,未來五年內應該就會出成品了。”

“這些竟然隻是半成品嗎?”領導詫異的望向正在工作中的大車:“半成品都可以達成這種效果,成品該有多驚人。”

她之前也看見過盛泉投資c大學生搞科研的新聞,畢竟是中央都誇的,當時鋪天蓋地全都在誇,隻是那時候誇的都是盛泉培養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

領導當時看到新聞的時候,可是沒想過,這些學生竟然真的能搞出個大動作出來。

她作為領導,自然能夠想到這些科技產品的作用,不說其他,光是那些能夠在惡劣環境下背負沉重物資的機械犬,就能開發多個用途。

還有這些大車,實在是令人驚歎。

“也許對於成品來說它們還不成熟,但對於救災工作來說,這些科研產品可真是幫了大忙了。”

領導稱讚完了,又不免有些擔心:“我雖然不怎麼看電影,但電影內容不是有保密一說嗎?你們把這些車運來參與救災,會不會影響電影成績?”

“現在哪裡還顧得上這個啊。”而且關於這點,盛泉是不怎麼擔心的:“而且《星際之戰》的道具可不光這些,隻是因為它們能派上用場才運來而已,電影效果中,比它們看著震撼的還有很多。”

領導:“……”

她抬頭看看這已經夠震撼的高大車輛,再看看遠處堅實邁動機械腿的機器犬,無法想象比它們還要震撼的道具會是什麼樣子。

領導平時不光不看電影,也對未來科幻題材不感興趣,但是此刻,望著這些科技感滿滿的龐然巨物,她突然覺得,科幻電影應該也是挺好看的吧?

至少這部《星際之戰》不會難看到哪裡去。

她在心底暗暗決定,等這部《星際之戰》上映了,她一定要叫上家人一起看。

一方麵,確實也是好奇。

另一方麵,盛泉對這次的救災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對於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她是十分敬佩的。

做救災工作時間長了,是不是真心想救災,她能夠很輕鬆的分辨出來,像是盛泉這種每一個救災物資都送在點上,還親自趕來現場指揮加物資援助的,在慈善企業家裡麵都鳳毛麟角。

之前倒是也有一些公司老板或者名人奔赴到現場,拍了幾張照,“視察”一下就完事的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自帶記者媒體,然後回去大吹特吹的。

說實話,作為救災工作人員,她並不怎麼反感這種行為,畢竟人家真的給錢了,彆管對方是不是想利用這機會來造勢,隻要幫上忙了,對方想要個名聲,他們也願意配合。

當然了,不反感歸不反感,想要怎麼在心裡尊重對方那是不可能的。

可盛泉太不一樣了。

她沒有親入“前線”,也沒有去看現場看洪水情況,她身邊甚至始終跟著保鏢與助理,在這忙忙碌碌的現場,盛泉是一個宛如隱身的狀態。

但是她和其他救災工作人員都能看得到,看到她做的每一個決策,看到她付出的每一筆大額金錢。

他們知道這順利的流暢救災現場,盛泉在後麵承擔了多少。

在這個職位上將近三年,這位領導頭一次想主動找來媒體,好好的將這位年輕企業家的功勞宣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