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張若琳涉嫌抹黑政府(2 / 2)

誰知道自己的錢是掉進了誰的腰包裡。

張若琳要捐錢也不會通過其他渠道捐錢,還不如自己找弄一個慈善基金,至少捐錢很放心。

不過張若琳身份和名下企業的曝光,倒讓她手下的幾家公司受益匪淺。

由於她知名度的關係,記者們毫不吝嗇對她的誇獎,導致幾家公司頻頻出現在報紙上,天下網和tt的注冊用戶再一次上漲。

不過知名度的上漲,帶來的不僅是好事,壞事也隨之而來。

事情爆發的起因,非常突然,就是某個報社對張若琳的新作《家》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評論。

張若琳的新書《家》的銷量一直不怎麼好,賣了一百多萬,完全都是因為她知名度的關係。

她的這本新書被人詬病的地方不少。

首先,張若琳寫書的風格一直都是偏向幻想、童話式的風格,她的讀者也都喜歡這個調調。

突然出現《家》這種嚴肅類型的文學作品,導致很多買書的讀者一度認為自己被坑了。

而且《家》在評論界毀譽參半。

首先就是書質量的問題,這本書因為不是抄襲的,是張若琳原創的,自從穿越之後,她一直注意這方麵的積累,再加上過目不忘的金手指,她的文筆和知識積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過就算她提高了不少,可是想憑借自己一年的努力,就達到人家蒲鬆齡的水平,那是癡人說夢。

許多把書看完的讀者紛紛覺得,《家》的文筆的確不錯,不過跟張若琳的“真實”水平比起來,真的差了許多,更像是敷衍讀者的作品。

另外就是情節問題,記者在報紙上認為張若琳在《家》這本書裡,把世界描述得太過黑暗了。

主角,四十歲的大叔最後的結果竟然是自殺。

他進行過法律援助,甚至還報了警,為什麼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華夏政府難道真那麼無能?

這篇報道出現在張若琳最火熱的時候,並且說張若琳汙蔑政府的報道一出來,竟然有多家媒體紛紛響應,都認為《家》中的確有抹黑政府的嫌疑。

政府到底是不是無能,張若琳不知道,她所知道的是,她真的目睹了農民工自殺的場景。

她隻是把目睹的真像原原本本的寫到書裡,沒想到被那群無良的記者抓到了腳疼。

說她汙蔑政府

張若琳真的想哭,她得罪誰也不敢得罪政府呀

當時寫的時候,她真的沒有想那麼多。

作為華夏新生代作家的領頭羊,全國最年輕的,最漂亮的女富豪,她寫書有汙蔑政府的嫌疑,立刻就吸引了無數民眾的眼球。

媒體幾乎同一了口徑,對張若琳進行大肆抹黑,畢竟這個新聞真的很吸引

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人為張若琳說話,都怕惹禍上身。

他們才不管會不會毀掉張若琳,報紙能大賣,就是他們的成功,張若琳火到什麼程度?

最近召開的華夏人民代表大會都沒這事兒火。

為了此事,張若琳真的是頭痛萬分,政府要是不喜歡她,想處理她,簡直就像是捏死一隻螞蟻。

她真的比竇娥還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