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慷慨激昂(1 / 2)

7月15日, 他們這群人在此談話, 談到半途, 果府的人還沒有來正式表態,後來說是推遲到了7月16日了。

不過,他們談得也挺到位儘興的,趙清漪拿著筆記記著幾位校長談到他們的學校時的一些要點。他們中大部分的人同意向果府提出請求,同意他們帶著學生提前遷往西南,以免多造成損失。

在場的到底也有財經委員會的馬先生, 同意向果府提西遷及經費的事, 真的讓趙清漪散儘家財, 那像什麼話了。

趙清漪認真聽取他們的見解, 也談到本黨的興農強國、實乾興邦主張, 以及本黨主張的自由氛圍、文化多元。

又談起農業上的見識,說起自己經營一年生態農莊的經濟產生與彆的農民家的區彆, 也談起興建發電廠的經過和難題。

幾位大師見她談吐不俗,雖說是高中沒有畢業的學曆,但是精通英文,文學、機械、農學與曆史。

與文人交流,一邊善於傾聽, 另一方麵的嘴炮還真的管用,所以在場的人倒是一點都不會因為她學曆低而看不起了。

京大的蔣先生說:“如果大學生們都去從事實乾建設了, 那麼國家就會慢慢強大起來。”

大家都紛紛點頭,趙清漪見著就高興了,又說:“其實蜀中還有鐵礦、煤礦, 如果我們攻克煉鋼紮鋼的技術,能夠自己製造發動機,哪怕是暫時落後於列強,也是一大進步了。我們可以自己製造一些機床。有了機床,那麼我們的槍枝/彈/藥、服裝、糧食都有了保障。要五年還是十年,咱們就打下一點點工業基礎了。現在美國、英國都沒有支持我們,但是S聯與果府、大同會的關係其實都不淺吧。”

伍先生沒有離開,見趙清漪看向他,他不禁微微一笑,他真的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言之有物,實乾有成績的年輕人。她就像一團烈火在燃燒,想要為這個國家民族燃燒。

伍先生說:“S聯確實是我們的老大哥。”

趙清漪說:“S聯出於他們本身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其實與我國現在是可以一致反日的。既然現在果府與大同會也儘棄前嫌,那麼是否可以達成共識,向S聯求援。S聯當然不會給我們最好的東西,我們可以先引進他們淘汰的東西,我們不要嫌棄。如果有了這種開頭,各位前輩帶著學生們研究,從模仿開始。我覺得如果種花擁有所有工業行業上的三流技術和三流生產能力,依照我們的國土和人口優勢,就有一流的戰爭潛力和經濟總量上的實力。而戰爭潛力和經濟實力就是國力!那時候我們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了,當然,我們不是那種民族。現在的第一步,就是各位儘快的把青年學生——將來我們工業化主力軍給保護撤下來,不僅僅是大學生,包括中學生、小學生,以我們的國家識字率,小學已經是知識分子了,你們都是大師,不要看不起小學生。第二步就是,伍先生的大同會一定要請S聯老大哥幫幫我們,不管是忽悠、還是煽情,隻要有用,跪下哭求都行,你們拉不下臉,讓我去,我膝蓋上沒有黃金。或者你們就說請S聯老大哥讓我們還在資產階級的陷阱裡不知社/會/主/義美好的人感受一下社/會/主/義的溫暖。它送什麼破爛給我們,我們都要。美國那方麵的支持還沒有譜,現在就要靠你們了。”

張校長說:“伍先生,我同意趙女士的提議。自民國成立以來,一直在內戰。工業建設差不多處於停滯狀態。如果大同會可以引進S聯比較全麵的被淘汰的工業技術,我們在戰爭時也可以研究了。”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大家對大同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伍先生道:“對於種花的工業化,前幾年我們大同會就在考慮,但是那時也是分/身乏術。我會考慮大家的意見,與委員長談一談。”

蔣校長說:“到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要勸一勸委員長。我覺得如果S聯能給我們援助,最多兩黨一人控製一半。”

馬先生笑道:“現在還沒有影,你都在想怎麼分家了?”

眾人聽了不禁哈哈大笑,真是原本的憤慨暫時一掃而空。司徒維不禁想,老婆真能想,真能忽悠,也不看看在場的都是什麼人物。

果府的人要延遲,所以果府的重要人物沒有出現,但是他們居然也談了一整天。趙清漪的狂想,給他們畫大餅,她與彆人不同,他們是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有悲情的一麵,但是趙清漪的主要心態是樂觀主義和實乾主義。

她沒有譴責,沒有表達立場的話,就是討論乾,大家精誠合作一起乾,乾的總方向。

她也把這股積極樂觀自信的風氣和那種隻要能振興種花不折手段的風氣吹進他們的心裡。

晚上,大家才能一起去吃飯,大家對伍先生又親近一些。現在這種時候,主義不重要了。心底不讚同大同會的胡先生也沒有持反對意見。

吃完飯回到房間,司徒維就看著她笑,說:“你真是條泥鰍,就這麼不管不顧的。還讓大同會現在就去S聯引進工業產/業線,真能想。萬一,日本人打進來,中途都打爛了呢?”

趙清漪說:“種花那麼大,它們有那麼多炮彈把種花全轟成焦土不留一人嗎?那要多少錢?況且,隻要我們的人見過,摸過,就是提前邁進一小步了。”

司徒維說:“現在,我想那些校長該是會全力說服果府和學生了,我們年輕,我們的提議會被敷衍,但是他們的提議果府會考慮的。”

“但願吧。”

兩個相擁而眠,一夜安寧無話。

7月16日,“廬山談話會”才正式召開,還在廬山圖書館樓上的會議室裡。

今天來的人就更多了,昨天那些前輩是知道延遲了自己有興發表意見才聚在上麵的,今天是所有受邀人員都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