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調練習曲,是斯克裡亞賓最著名的鋼琴練習曲之一,充滿了濃重的俄luo斯英雄主義色彩,其左手的重音猶為突出。
有著“雷神左手”之稱的,著名的已故俄luo斯鋼琴家霍洛維茨晚年的時候最喜歡演奏這鋼琴曲、
莫斯科國家大劇院中,他曾經多次奏響起這練習曲,到了曲子結束的地方,霍洛維茨的動作看上去更像是敲擊!那純粹、沉重的重音讓許多樂迷聽得如癡如醉!
而現在。年輕一代的著名俄luo斯鋼琴家基辛。又再一次在全球樂迷矚目的世界鋼琴大賽裡,奏響了這著名的練習曲!
舞台上方。明亮的大吊燈的照射下,基辛的雙手
在鋼琴前漏*點四射地起落著。特彆是左手,每一次的觸鍵都是那麼有力,那濃重悲情的色彩聽得許多人心頭巨震!
“這才是真正的鋼琴藝術,這才是真正能夠震撼人心的音樂啊!”聽著基辛的演奏,伊斯托明感慨地說道。
他也是一位偏愛俄luo斯音樂作品的鋼琴家。無論是拉赫馬尼諾夫還是斯克裡亞賓的作品,他都十分欣賞。
如果說之前伊斯托明還一直認為,演奏這些作品最經典的人是偉大的霍洛維茨的話,那麼現在伊斯托明則更加看重這今年輕的俄luo斯鋼琴家!
之前雖然也曾經聽過基辛的凹和視頻,但卻遠不如現在親眼看到的這麼震撼!那種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感覺,深深地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其他的評委也和伊斯托明如出一轍。如果說上午李維斯的演出是用技巧征服他們的話,那此刻基辛的演奏。卻是真正用琴聲、用旋律打動了他們!
雙手在琴鍵上起伏的力度越來越大,手型基本上是扁平的,雖然這樣的手型在傳統學院派的角度上來講並不是很正確的,但此刻卻沒有一個人認為基辛的手型有問題。
並不是因為基辛走出色的鋼琴家的緣故。而是他們知道,這正是已故的“雷神左手”霍洛維茨演奏這作品的習慣手型。
而眾多鋼琴家的實踐也證明,這種手型正是最適合演奏這作品的手型。因為升孫調練習曲大部分都是由和弦組成的。
雖然也有短暫的旋律,但卻都是作為經過和裝飾的華彩。特彆是左手部分不時突起的八度音,更是完完全全的連續和弦。
演奏這樣的作品,要雙手保持像“握一個雞蛋”那樣的動作,是根本不現實的。
事實上。“握一個雞蛋”的說法,雖然是許多鋼琴老師告訴初學者的“不二法則”但真正從技巧的層次去理解,這種狀態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感覺”而並
不是真的去“抓”住一個雞蛋。
這種感覺是什麼呢?就是手心“空”的感覺。是雙手從掌關節開始,時刻,就要保持弧線的感覺。
就算是演奏跨度很大的八度和弦,手型看上去已經瘧全“扁平”但心裡的感覺卻仍然是“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