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 219 章(2 / 2)

做完這些後,王高庠心情大好,開始著手拉攏裴少淮。把考功司牢牢攥在手裡,王尚書才能算是大獲全勝。

這日,王高庠將裴少淮喚到尚書房裡,準備來一場坦誠布公。

“裴郎中入職吏部也有半月了,可還習慣?可都忙得過來?”王高庠關切問道,“都在一個院裡當差,若有人設障刁難你,你務必同本官說,本官必為你主持公道。”

王高庠鷹鼻配著三角眼,縱是和和氣氣的時候,麵相也自帶一股嚴厲。

“一切都好。”裴少淮應道,“本應是下官主動過來稟職的,拖延到今日,是下官失禮了。”

“小事無妨。”王高庠笑道,“京察事多,一時忙不過來,可以理解。”

寒暄之後,王高庠醞釀情緒進入正題。

“小裴,朝廷裡懸著一杆秤呀,而吏部正是這杆秤的秤砣,秤砣輕了,這杆秤就會有失偏頗。”王高庠感慨道。

吏部就是用來稱文武百官幾斤幾兩的。

他又言道:“早時舉薦你入詹事府,不是本官小人之心,而是不得已而為之。你我如今同在吏部,官居上下,切莫因為此前之事生了嫌隙、失了和氣。”

“下官從未如此作想。”裴少淮應道,他明白王高庠的拉攏之心,他也正想利用這份拉攏。

堂堂吏部尚書,若是不用一用,委實有些可惜了。

裴少淮想借他的力。

裴少淮道:“尚書大人說得極是,這杆秤不能偏了。為保京察公允,下官草擬了一份諫言,準備上奏皇上,請尚書大人過目,助下官一臂之力,推行新策。”

“哦?”王高庠一聽新策,麵露好奇,道,“取來予本官看看。”又有幾分欣喜,裴少淮此舉,似乎有幾分投好他的意思。

裴少淮很快回來,王高庠翻閱數千字的奏本,原本的好奇、欣喜,漸漸轉為驚然、愕然,最後化作臉色沉沉——這哪裡是他在拉攏裴少淮,分明是裴少淮把他架上自己的船。

“你要把‘訪單’改為核算功績,把堂審改為堂考?若是考核京外官,還要添一項民意訪查?”

這新策的動作也太大了些。

裴少淮麵露笑意,照舊端端,不應隻問:“王尚書覺得如何?”

局限於世道,若說什麼最公平,那必是科考,至少它給平民百姓留了一絲往上爬的機會,事實證明科考可以在這個世道立足。既然如此,何不把科考運用到京察中?

堂審重在“審”,容易受人左右,被權勢者掌控。

堂考則重在“考”,真真切切考京官們的治理本事,雖也有漏洞,不是儘善儘美,卻比純粹的人為操控更為公正一些。

這正是裴少淮的考量。

王高庠見裴少淮如此神態,開始反應過來,裴少淮這哪是在問話,分明是在替皇上傳話——是皇上在問他王高庠覺得新策如何。

一個天子近臣,特意安排的差事,深思熟慮寫出來的新策,怎麼可能不先給皇帝看,而拿給他一個尚書過目呢?

從他答應裴少淮“看看”開始,他就中了裴少淮的計。

他若是沒看,還能在廷議時反駁幾句,站在裴少淮的對立麵。可是他看,從頭到尾都知曉,知曉是皇帝屬意的安排,這個時候他再反駁,可就不是站在裴少淮的對立麵了。

這是明晃晃要與天子做對啊。

他太輕率了,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心思、本事,遠比他想象中還要厲害。

王高庠還打算再掙紮掙紮,言道:“此新策一出,廷議之時,六科科官、十三道禦史,必定是群起而攻之,裴郎中覺得自己能夠應付得來嗎?要不,步子還是稍小一些罷。”

京察前臨時改變考察製度,這是動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豈會不群起攻之。

這意味從前打點好的關係,拍好的馬屁,都將付之東流。

“能應付得過來。”裴少淮毫不掩飾說道,“區區廷議辯駁而已,下官一個人就能應付。”

又多補了一句:“尚書大人在京多年,應該曾見過下官對廷辯駁才是。”

王尚書此時無計可施,隻能沉聲說道:“你且先回去罷,本官再琢磨琢磨。”

“下官告退。”

……

不多一會兒,吏部左侍郎進來了。

王高庠把裴少淮的折子推給他,彆無他法,無奈道:“廷議時,由你出麵代替吏部,力挺裴少淮推行新策……本官接下來幾日身體有恙。”

左侍郎讀完,狂拍大腿根,連連歎氣,道:“這般,尚書大人早幾日的作為,豈不是白費了?”

他不說還好,這麼一說,簡直是在王高庠心頭直接剜刀子呀。

王高庠臉色更沉。

是呀,親外甥祭天算是白祭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