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2 / 2)

最後那句反問,讓裴秉盛眼中幾近無光。

裴秉盛問:“孩兒要去哪個布政司”

“南直隸蘇州府。”

想到那個地方,那裡的人,去了蘇州府就不可能避開裴秉元,裴秉盛顯然並不想在堂兄麵前露醜,這麼多年他得意慣了。可他今日再不敢反駁父親了,故沒有說話。

“現在知道要臉麵了”裴玨看透了兒子的心事,言道,“早些時候‘廣結四方’,怎不見你多思慮思慮,哪怕你做事前同我商量一句”

又道:“我辛辛苦苦籌謀,將你送進戶部,叫你盯緊鑄錢一事你不聽,反倒被人坑蒙,動了不該動的,你可對得起為父的一番苦心”

這些話裴玨本是憋在肚子裡不打算說的,可當他想到,送到手邊的好差事兒子不懂珍惜,而伯爵府長房的一個孫輩,初入朝堂就能步步為營。

裴玨氣不打一處來,肚中的話不吐不快。

二老太太在一旁抹眼淚道:“秉盛已經知道錯了,你還說這些剜心頭的話作什麼。”

“慈母多敗兒!”

二老太太也是一肚子委屈,脖子上的青脈凸顯,朝裴玨道:“早三十年前,老爺在成都府當差的時候,終日影不著家,怎不聞老爺說慈母多敗兒我若是不教他們去爭去鬥,叮囑他們好好讀書,又哪來的家族延綿”

裴玨啞口無言。

終是大家默言,結束了這場口角。

晚膳後,裴玨坐在石亭子裡,不知在沉思什麼。

幺孫裴少炆拿著一篇文章而來,請祖父點評。

裴玨隻略看了一遍,就應道:“見解新辟,進步很大。”顯然心思不在上麵。

裴少炆也意不文章。他得了鄉試第六後沒有繼續參加春闈,不是他不想,而是祖父不讓他考。

裴少炆吞吞吐吐開口問道:“祖父,大伯的事若是處理妥當了,孫兒是否可以參加後年春闈”

他好不容易從少淮少津兩兄弟的陰影下走出來,豈知又碰到大伯犯事。

裴玨放下文章,悵然應道:“炆兒,無關學問深厚,若是你去考了,極可能注定不會被錄……你也要去考嗎?”

裴秉盛犯了事,皇帝豈還會讓尚書府的人入朝為官即便這條罪名沒有公開。

裴少炆未料到會是這樣的答複,他還想著在春闈上證明自己……

風一吹來,石台上的文章被吹散,落入積水潭中,裴少炆也顧不上去撿。

好似一下子,文章寫得好與壞都不重要了。

“所以,少炆你再等等,等兩年之後,新的魚鱗冊造好,興許到時是彆的光景也不一定。”裴玨安慰道。

“孫兒省得了。”

裴少炆失了魂一般,回了書房,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

……

半月之後,在京都城西的舊坊基礎上,兵部已改造好寶泉局,黑底牌匾是新掛上去的。

局內雖簡陋了些,但鑄煉的器具周全,有重兵把守,戒備森嚴。

兵部平日裡要鑄造兵器,並不缺能工巧匠,這次抽調過來鑄幣的,個個都是一把好手。

隻有順利把第一批銀幣鑄造出來,銀質樣式得了皇帝首肯,才能開始批量鑄造銀幣。

所以這個寶泉局隻是臨時的,真正的寶泉局一定會更大,工匠更多。

張尚書和裴少淮過來時,匠人們已將幾枚鑄造好的銀幣擺在桌上,供大人們取看。

匠人們用的是澆注模具的法子鑄造銀幣,即便已經精心打磨過一遍,但銀幣字體紋路有些粗糙,並不算十分清晰。

且銀幣樣式單調,除了年號幾個字外,沒有其他紋路。

顯然,匠人們對銀幣的認識還停留在銅板子上,隻不過換成了銀。

“稟大人,這些銀餅都用足了九成五的銀,請大人過目。”匠頭說道。

裴少淮略看了看又放下了,張尚書問:“小裴大人覺得銀質尚不夠好”

裴少淮搖搖頭,說道:“座師誤會了,我隻是覺得銀餅太過簡略,尚不足以防偽,或許我們還可鑄造得更精致一些。”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