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一聽,便知王叔必是為嬸嬸被劫走的事情而來,而且還是同包拯一起過來,想必是先去了開封府問了案情,之後才趕來皇宮。
“王叔不必多禮,來人,看座。”
八王爺卻是心有擔慮,根本坐不下去,隻道:“啟稟聖上,老臣有事要稟。”
“何事?”
“今日老臣起來,案幾上多了一封辭官文書,乃是狄青的字跡。”八王爺說完,便從懷中掏出折子並一枚玉佩,雙手交給了一旁的宦官,
內宦很快就將折子和玉佩交到了官家手中,官家一看,臉色登時大變。昨日狄娘娘進宮來見他,腰間配的玉佩就是這一枚,此物乃皇家象征,天下無人可仿製。
他是猜到狄青越獄必有緣由,卻沒想到西夏人竟這般神通廣大,前腳剛抓了狄娘娘,後腳就拿了狄娘娘的玉佩到將軍府逼狄青就範。
這折子上的字跡如此匆忙潦草,可見狄青內心掙紮必然痛苦難當,其上言辭懇切,官家自是能理解狄青寫下這封辭官信時的掙紮,而看到折子的最後,官家的臉上是忍不住的動容。
[狄青哪怕身死,亦是宋人,還請陛下放心。]
這是表忠心的話,也是表決心的話。
如此忠誠懇切,官家如何不信,他沒有理由不相信狄青的品性。
官家在上麵看折子,底下的朝臣抻著脖子等,太磨人了,怎麼事情忽然就走到了這一步?有些人開始後悔,有些人則決定一條道走到黑。
反正想什麼的都有,但此刻官家未開口,沒有人敢做這打破沉默的人。
好在,官家並沒有感動太久,他將折子遞給旁邊的內宦,然後交由幾個重臣傳閱,黎江平自然也在此列。
唔,不知道為何,黎江平看這折子,總有股子奇怪的感覺。但細細一品,又沒有什麼出離之處,狄青本就不是叛國之人,卻腹背受敵,狄娘娘是其最後的親人,他如此選擇,倒不出乎意料之外。
能寫下這封辭官文書,又將狄娘娘的身份玉佩交由八王爺呈上,便足矣表明狄青的態度。
朝臣們看完,心中多少心緒萬千,狄青走到這一步,實在艱難,即便文武不對付,亦有不少人開始同情狄青的遭遇。
當然了,還有一波比較心硬的人,他們在看到這封辭官信後,想到的是另一點。
“啟稟陛下,狄青如今確實無法擔當重任,可邊關不能沒有主帥,還請陛下聖裁決斷。”
官家:……
理雖然是那個理,但有這封辭官信在前,官家心裡難免不願下這道詔令。
但天下絕不是兒戲,官家想了想,還是下了提拔龐迪暫代平西主帥的旨意,至於什麼時候真正地轉正,那就要看狄青的能耐了。
這早朝上的,真是憋屈,官家正欲走呢,便被王叔攔住了。
“王叔還有事?”
“啟稟聖上,老臣與包拯還有要事相告。”
什麼事?
官家心中納悶,便把兩人請到內殿說話:“王叔不妨直說。”
“其實今日早上起來,狄青不止留了信和玉佩,還將此物也留了下來。”展昭將旁邊的紅木箱子打開,官家就看到了狄青常穿的紫金甲和佩戴的羅刹麵具。
“狄卿何至做到這種地步啊。”官家忍不住動容道。
“狄青愧受皇恩,此物乃是聖上禦賜,既是辭官,哪有私留的道理。早朝之上,老臣還是想給青兒留個體麵,現在由包拯作陪,老臣便代狄青將此物交還給聖上。”
八王爺順勢跪下,包拯和展昭自然一同跪下,官家見此,眼淚已經自眼眶裡打轉了:“快快請起,莫要這般。”
君臣推拉一番,官家才問包拯:“包卿,你可查到趙傳案的凶手?”
這話的意思,就是認為狄青絕不可能殺害趙傳的意思了,包拯聞言,心中一動,麵上確實完全不露聲色,隻道:“包拯無能,還未查到凶手,隻是關於那張通敵文書,查到了一些線索。”
“那包卿可要抓緊時間了。”
官家看著木箱裡閃著光芒的寶石,忽然想起了當初狄青意氣風發回京的模樣,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這顆寶石還是他賜給狄青的。
沒想到,竟被狄青鑲嵌在了出征的麵具之上。
官家此刻心緒萬千,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西夏軍來犯邊關,龐迪出戰,對陣的居然是一身穿紫金甲、頭戴羅刹麵具的先鋒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