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不安分(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763 字 2024-04-17

洪衍亢抵達日本後,很順利把賬戶裡的資金全部兌換成了日元。

這一時期,日元兌美元的官方彙率,基本維持在一比二百四左右。

洪衍亢手裡可供投資的資金高達五億兩千萬日元。

於是接下來,他便可以按照和洪衍武事先商量好的計劃,正式開始資金潛伏。

首先的一步,那就是瘋狂置產。

由於洪衍武有著豐富的房地產經驗和投機的經驗,他對此提出的要求很具體。

就是希望洪衍亢不要計較價格,隻需在乎位置和房產的性質。

他認為最好的投資品就是銀座的商鋪,其次再考慮其他鬨市的商鋪,再次之才是東京核心區的住宅。

但最重要的還是速度,他知道“廣場協議”的時間點就在九月,給洪衍亢製定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一個月。

因為如果能順利完成交易,下一步還要用買下的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去找“武富士”這樣的較正規的金融公司貸款。

直到把抵押貸款再投入日本股市,購買到房地產股票,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準備“薅羊毛”的布局。

當然,這個計劃讓今天的人來看,肯定會有不少人覺得有點笨,有點傻。

或許有人會說,怎麼不炒股指期貨呢?怎麼不炒外彙呢?

買什麼房啊,直接現金交易多省事啊?幾十倍杠杆加上去,那才叫賺得爽呢。

是啊,如果真能這樣的話,洪衍武也想啊。

可金融業的交易品種是一步步慢慢發展出來的。

按照曆史,得等到1988年9月,大阪交易所才正式上市日經225指數期貨。

直到1998年,日本才開放了外彙保證金業務。

所以洪衍武想也沒用,在日本本土,哪兒做這種交易去呀?

甚至因為日本人對外國人的融資渠道有著十分嚴苛的限製。

哪怕銀行貸款業務難做,都不能貸給外國人。

那麼就連買房,洪衍武他們也隻能全款。

最後唯有心甘情願的讓高利貸剝層皮,才能變相增加近似一倍的杠杆。

這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過話說回來了,彆看資金利用率這麼低,但卻也提供了安全邊界,這個投機方案才會被洪衍亢所接受。

要知道,他可是個正統的商人,對投機潛在的風險尤為在意。

真要參與動輒幾十倍杠杆的投機交易,那根本不是他能承受的。

隻要一個波動,他興許就能嚇出心臟病來。

也就是這樣購買到實實在在的房子,還能讓他踏實點。

他一琢磨,全款買房,不僅不用還銀行的錢,出租出去,還能收點租金呢。

即使抵押融資要付出百分之三十年利的代價,可有房租這麼一對衝,資金壓力就小多了。

算一算,其實比通過券商融資,付出的成本高不了多少。

日本經濟又這麼強勁,想來保本總不至於太難。

另外也省心啊,這些不動產隻要委托個中介公司幫忙照管就好了。

他置業之後根本不用再多耗什麼精力,自然有專業人士幫忙打理。

那麼等他買完股票,就可以抽身離開了,不用老守在這裡。

所以恰恰是出於這種綜合性的考慮,認為把風險控製在了可控的程度,他才會對執行這個計劃抱有充分的信心。

而對於洪衍武來說呢,他也沒必要為了一口吃個胖子,非得讓洪衍亢提心吊膽的。

賺錢的機會多了,沒錯過這次機會也就得了。

說到根本處,他賺錢靠得就是知道這次行情的本質是日元資產升值。

那麼從他們把外幣兌換成日元的一刻起,實質上已經做成了一筆甜買賣了。

而隨著資產升值,地產也絕對是受惠最多的行業。

手握房產再去買房地產股票,這不就等於吃兩頭嗎?

能實現這樣的精準打擊,就等於是加了隱性杠杆了。

風險不高,但投資回報一點不少。

他已經比所有人都占優勢了,難道還不知足嗎?

老話說的好,福不可享儘,什麼事兒一走極端,往往好事也會變成災難了。

上一輩子的教訓,就是讓他懂得了應該克製貪婪啊。

說來也有意思,就在洪衍亢無比安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計劃的時候。

就在洪衍武認為自己的內心已經達到了一定超脫境界的時候。

一個意外的喜訊又刺激得這小子不大安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