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失衡(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8352 字 2024-04-17

1984年的全麵改革和比較激進的政策開放,使我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成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這一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26.61億元,比198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183.13億元高出了足足43億元,實現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速增長。

而且增長部分,主要還是由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聯合完成的。

這不但是堪稱奇跡的成績單,同時也說明了,我國已經開始突破傳統農業國的經濟天花板,開始向現代化國家的經濟結構轉變和靠攏。

具體效果其實隻要從京城的物資供應上和市場供給中,就能最直觀的感受到。

比如在吃上。

這一年大棚菜獲得了推廣,產量明顯提高。

大量的反季節蔬菜供應市場,讓京城居民在冬季也可以吃上新鮮黃瓜、西紅柿和豆類蔬菜了。

像前幾年一直供不應求的肉腸、熟食、豆製品和酒類,今年也因貨源充裕出現了局部滯銷的情況。

茶葉的供求關係則徹底發生了變化,由供不應求一舉轉為了供過於求。

於是本年度,許多單位的年終福利都加入了發茶葉這一項。

從此,個人喝公家的“福利茶”,將會逐漸成為大家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一個社會現象。

另外在穿上,繼去年紅裙子、風衣的熱賣。

冬季的軍大衣和京城本土品牌“伊利蘭”羽絨服也引發了現象級風潮。

市場上還新出現了極具前衛的設計旅遊鞋,和時尚化的運動服。

這毫無疑問,都是青少年們難以抵抗的時髦商品。

至於在用上,工業購物券已經成為了繼布票之後第二個被叫停的購物票券。

傳統的三轉一響,幾乎在京城的所有家庭,基本普及。

而市場上的新變化是,香皂、洗發水,洗發膏、嫩膚霜的種類越來越多。

家具的流行款式則變成了組合櫃,不再講究多少條腿兒,開始向“成龍配套”的目標攀升。調和漆也因此徹底過時,木匠上漆開始追求自然,突出原木風格。

此時百貨商店裡專門為春節趕著上櫃的高中檔商品,指的是售價34.60一公斤的馬海毛毛線,64元一克的黃金首飾,118元的小型收錄機,491元的四喇叭雙卡收錄機,335元的白蘭牌雙缸洗衣機,960元的200立升的單開門雪花牌冰箱,以及590元的山地自行車。

總之,除了住房和彩電仍舊是狼多肉少,人們拚命爭搶的稀缺資源以外。

在普通商品流通領域,物資供給的充裕繁榮已經開始初步顯現。

於是沒人再補襪子了,也很少有人再樂意自己動手給孩子做衣裳。

鋦碗兒的行當已經徹底消失,補鍋、焊壺、修鋼筆的買賣也慘淡了許多……

這就是說,京城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按照國家期望的那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化,從自給型向商品型轉化,從單一型向多樣型轉化,從耐久型向更新型轉化。

但縱有千般好,新情況也總會帶來新問題。

馬克思曾經說過,從產品經濟到市場經濟,這不是一般的跨越,這是驚險的一跳,弄不好,會掉到萬丈深淵裡。

那麼毫無疑問,經濟突飛猛進、經濟結構變化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國家不願意看到,且難以避免的負麵效果。

比如說,本身農產品的價格彈性就非常低,“剪刀差”的進一步擴大和糧食豐產供大於求,直接導致了農民的收入驟降。

另外“五站一所”的經費都要靠農民,結果農民剛剛紅火了一陣的日子戛然而止,他們難以避免的成為了這一時期最受傷害的群體。

其次,改革的關鍵在於放開市場,放開價格。

可在沒有大量商品的情況下,一旦放開價格,那麼相對大量的貨幣就會追逐少量的商品,馬上造成通貨膨脹。

儘管國家高層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調研,估計了後果,采用了一些措施來防範來調控。

但近幾年來持續發生的通貨膨脹積累在一起,已經到了不容小覷的地步。

實際上,1984 年100 元貨幣購買力隻相當於1952 年的59.8 元了。

更何況,由“先富起來一批人”的示範效應,引發的“全民經商熱”。

由去年國家允許權力涉足商業,所引起的“公司熱”。

還有銀行製度完成“撥轉貸”改製,讓許多國有企業經營者一時還無法轉變觀念,形成正確認知。

甚至各地企業在沒有成為完全的市場主體之前,沒有責任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這些埋下隱患統統還遠未能到完全展現出其危害性的地步。

於是也就注定了1985年會是個各種利益相互衝撞,民眾的心理失衡,價值觀充滿迷茫的一年。

當然,有些事情的初步端倪仍舊可以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反應出來。

比如說離龍口村最近的那個村子。

村書記就把幾乎樸實憨厚的老農民,找了來。

坐在炕沿上,反複給他們講政策。

述說著一筆又一筆的他們去年欠下,早就該補繳的各項費用。

隻可惜窮就是窮,這些人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一句話也不說,隻有無奈甚至麻木的表情。

村支書等了半天也沒有人表態,想了想,乾脆一咬牙。

“我聽說‘龍口村’再城裡又辦建築隊了。你們年前要再交不上錢,我就隻能豁出老臉去求求人家了。可無論怎麼樣,你們也得把‘提準’給我湊出來。”

“重文門菜市場”賣鮮肉的櫃台前,群情激憤。

其原因是櫃台破天荒的實行了臀尖的漲價,每斤居然要比普通豬肉高出兩毛錢。

顧客們自然不乾啊,就都吵吵起來了。

“你們怎麼亂漲價啊,誰給你們的權力?”

“告物價局去,得好好罰罰他們。”

“你們也太沒職業道德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都扔哪兒去了,為了獎金連良心都不講了啊……”

售貨員可是天天舌戰群儒的主兒,又哪會怕這樣的陣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