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見著陳培斯和何箐,他除了報告幸不辱命的好消息外。
還一個勁兒的說,“沒錯,坦誠才是朋友之間最重要的相處原則”。
並把何箐誇成了他的賢內助。
但實際上呢,他們仨快樂是快樂,高興是高興。
在感慨洪衍武為人“局氣”的時候,卻永遠想不到。
他這種雪中送炭,本質上跟呂不韋的“奇貨可居”類似,其實仍舊是出於功利性的一種長遠投資。
彆的不說,這年頭拍攝一部生活喜劇片,成本不過三四萬塊。
洪衍武到哪兒找《父與子》這麼便宜又優質的廣告渠道去?
而且這一係列電影時效還長,故事題材與洪家的利益深度匹配、相符。
這可是深受京城人們歡迎,反複播映幾十年的經典電影啊。
說是能影響三代人都算謙虛了。
更何況洪衍武都已經在裡麵投了錢了,他再怎麼樣,也不願意自己的錢打了水漂啊。
所以隻能說這事兒,正如洪祿承曾跟洪衍武說過的那句話一樣。
“真正兩頭兒甜的買賣,隻可能在富人和窮人之間產生。”
因為富人圖得是長遠,窮人看重的是近利。
富人不會在價格上跟窮人錙銖必較,窮人也不會在長遠利益上給富人故意設置什麼阻礙。
自然水到渠成,一拍即合。
同樣的道理,要不是洪衍武能看到“陳小二”身上蘊藏的真正價值。
他本人又懂得那些老師傅、老匠人的特殊心理,知道該怎麼去放下身段,刻意迎合。
也是沒有可能在隨後的接觸中,逐步獲得陳培斯的真正友誼的。
因為實話實說,彆看喜劇演員地位低,但卻是最要求自控能力和表演水平的。
能讓人發自內心的笑,其實比讓人發自內心的哭要難多了。
而正所謂一心不能二用。
如果一個喜劇演員如果把心思放在了鑽研業務上,也就沒可能是個善於交際和應酬的人了。
毫無疑問,陳培斯就是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抱負,有建樹的人。
那麼他就和“玉爺”、“張大勺”、“老刀魚”的脾氣秉性一樣。
確實有真本事,但同時也是個很自傲、很各色的人。
真實的生活裡,陳培斯帶給彆人的感受,往往和屏幕上的角色完全是兩回事。
一點不油滑,不靈活,反倒顯得木訥、有些許死板。
如果彆人說他不喜歡的話題,或是做出不讓他高興的事。
他會心煩意亂,甚至一走了之。
隻有遇到自己喜歡的話題,才會一直說下去。
工作中就更是過分了,一旦有什麼看不順眼的,他的反應幾乎是不近人情的。
根本不管旁人反應,上去就是直言不諱的反對和批評。
想想看,他的人緣怎麼可能好得了呢?
事實上,在許多同行眼裡,他都是個很難相處的人。
而他自己也壓根不愛跟人打交道。
於是許多外麵的事兒,必須得靠“紅葉”幫他操持,才能解決。
這也是他為什麼就在洪衍武的婚禮上露過一麵,此後就再沒和洪衍武打過交道的原因。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洪衍武“及時雨”一樣的大方相助不能不讓人感動。
而洪衍武對陳氏父子喜劇模式表示出推崇與認可,更讓陳培斯大生好感。
這樣再與之接觸,陳培斯就不是那麼抵觸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