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方便麵(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447 字 2024-04-17

1984年6月中旬,就在洪衍武和水清為服務公司取得的成績心懷大暢,終於覺得可以暫時放鬆一下的時候。

“北極熊”廠內也發生了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

那就是經楊廠長親手籌備的方便麵車間終於開工生產了。

原有曆史上,“北極熊”從未曾生產過的方便麵,就此宣告誕生。

為此,楊廠長專門舉辦了一次開工儀式。

儀式之後,整個廠領導班子、各科室的負責人還可以進車間參觀。

洪衍武和水清自然位列其中。

說真的,洪衍武還從沒見過方便麵的生產過程。

一開始,他心裡滿是“過來人”的自負,覺著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想到親眼一看,還挺震撼的。

因為現代化的流水線運轉自如,那速度“嗖嗖”的,效率太高了。

攪拌、壓麵、切麵、壓製、過油、晾乾、調料、包裝,居然全都是機械化操作。

經廠裡的工程師介紹,他聽說這條生產線,隻需要幾十名工人進行操作,八小時就可以生產十萬包的方便麵。

好家夥,日本人的東西還真是名不虛傳!

以此時論,現代化、高科技方麵,確實超越共和國太多了!

而就在大家都在為這個數字普遍驚愕,為止讚歎不已的同時。

洪衍武還多了一種感悟。

他突然有點理解了,為什麼他的父親當年看過糕點廠的生產線後。

老爺子就灰心喪氣了,立刻接受了“公私合營”的現實。

而且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在動過有關恢複祖業的一點念頭。

那就是畏於工業化的威力啊。

低成本,高效率,遠不是傳統手工業能比的。

隻是他的父親受時代局限,當時卻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食品的工業化永遠不可能完全滿足於人們的胃口,徹底取代傳統技藝。

因為這種以一個標準來生產出來的產品。

是建立在永遠追求低成本,不斷的簡化生產步驟的基礎上的。

在不斷追逐這兩點的過程裡,也是一種越來越遠離健康、安全、和人文情懷的過程。

這樣的食品隻能提供方便快捷和粗暴簡單的口感給大眾。

但卻永遠滿足不了人們內心的情感和高精端、個性化的需求。

說白了,就是湊合事兒的東西。

而他,作為已經經曆過一次現代化社會的人,尤為深刻地了解這一點。

在上一世,整個飲食行業都被工業化侵蝕的未來。

他有過那種身處高檔菜館,卻覺得什麼都不好吃的哀歎。

他也有過被一天不如一天的老字號招牌菜倒了胃口的難受。

有人曾對他說過,“你是富貴了,什麼都吃過見過,自然不稀奇了。過去缺東西啊,當然覺得什麼都好。”

他曾經對這話信以為真,可這一世他就覺得這話不對了,至少不全對。

因為打這輩子從火車站醒過來,他沒虧過嘴啊,幾乎天天的大吃大喝。

可到現在為止,他也沒覺得有什麼膩煩的感受。

對傳統飲食的熱愛反而一天比一天更盛。

像紅燒肘子、四喜丸子、米粉肉這樣的大葷,他都不覺得厭倦,那滋味妙得很呢。

這當然也不是因為“張大勺”廚藝高超,他老能沾光的緣故。

因為大食堂的菜照樣好吃,像“蒜燒茄子”,“焦溜肉片”,“虎皮雞蛋”。

也隻有大食堂能做出那樣的味兒來,那水平絕對堪稱“第九大菜係”。

這隻能說明,當食品工業化現象無孔不入後,隻能造就出百菜一味的單調來。

還是“張大勺”說的好啊,“要想做出一盤好菜,就連調料都不能差一點的。醬油、醋、酒、鹽、糖,連帶蔥薑蒜這些輔料,用的稍有不對,可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可想而知,用機器和麵,用酵母和泡打粉發麵,靠味精、雞精、勾兌酒、合成醬油和合成醋調味的年代,又能有什麼好菜?

就更彆提什麼嫩肉粉,蘇丹紅,辣椒素,這些斷子絕孫,缺了八輩子德的“科技發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