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衍武冒出要在二樓辦“音樂茶座”這個主意來。
到開始裝修、招工、培訓、物色負責人,足足間隔了有二十天才開張。
這沒辦法,要乾的事兒太多,需要應付的乾擾也太多,這已經算快的了。
像負責人的兩個人選就不多說了。
洪衍武是幾經考慮、多方考察才決定的。
偏偏就連招工也是個頂麻煩的事兒,因為這涉及到更多人情上的牽扯。
說實話,打五月中旬,服務公司一露出點這意思,就引得公司帶廠子全騷動起來。
不為彆的,服務公司掙得多啊,已經聲名在外了。
廠裡的人要麼自己想調進來,要麼是讓親戚來。
而服務公司自己人同樣不想肥水流進外人田。
家裡有親戚是待業青年的,或是應屆畢業生,覺得考大學無望的。
也都在私底下找過水清和洪衍武,希望能照顧照顧。
最麻煩的是廠裡各部門的頭頭腦腦們都動這個心思了。
連副書記都舔著臉跟水清打了招呼,希望能照顧下自己外甥。
想想吧,這事兒要處理不好,多容易招人恨啊。
彆說會影響公司內部團結,讓職工心情低落了。
弄不好還把四麵八方的關係都給損害了。
那以後跟廠裡辦事可就沒這麼順利嘍。
所以這事兒鬨騰出的動靜是讓水清有點發怵,頭疼不已。
還好,洪衍武還不至於連這點事兒捋不順。
等到“外賣窗口一弄利索”,他基本也就想好該怎麼辦了。
第一是考慮到職工的性價比,先來個大刀闊斧的一刀切。
有條錄用底線必須守住,那就是隻要二十四歲以下的小夥子。
既不要女的,也不要歲數大的,這就能刨除百分之六十的人情。
第二,廠裡普通人的情麵完全不用考慮,他們是最好打發的。
既然沒什麼後遺症,直接拒絕好了,這又能甩掉百分之十五的人情包袱。
這麼乾,確實是勢力點兒,可又能怎麼辦呢?
社會大勢如此,總不能故意逆著來,讓店裡承擔沒必要的負擔吧。
第三,與之相反的是,廠裡各部門頭頭的人情是一定要賣的,但還得儘量努力搪塞一下。
洪衍武的具體辦法是滿口應下的同時,“自曝其短”,讓對方自己打退堂鼓。
比如說,哪個頭頭有這方麵的人事需要。
那好,先把公司的獎懲製度印一份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去給想來的人好好看看。
如果頭頭的親戚看過之後還想來。
那再帶他們到商店裡轉轉,體會一下真實忙碌、嚴格管理的工作情況。
最後還得當麵說清楚了,來了先上三月晚班,趕上雨天才能休息。
錢是絕不會少,可活兒也累。
到了這一步,要是對方還能保持住勇氣,那就二話不說收下唄。
因為不好好乾的可能已經不大了。
最糟糕的情況,不還能再按老辦法養起來嘛。
第四,對自己職工的人情也要周全,不能傷了自己人的情感。
但有一樣啊,服務公司絕對不會直接錄用現有職工的親屬。
這是為了以後內部便於管理,減少血緣關係方麵的人情因素。
所以每個人解釋清楚後,洪衍武采取變相措施,把這些職工的親戚安排到廠子裡去。
當然,肯定比這幫青工當初自己進廠的處境強,這也就安了大家夥的心了。
像朱震凡和張淑萍的親弟弟,李曉東的表弟,還有“屁股臉”堂兄。
大概十來個人吧,全這麼給安排的。
沒人不理解,反而很感動。
因為誰都清楚公司的難處,也知道公司替大夥兒搭進了人情。要憑他們自己,這樣的結果還沒戲呢。
彆的不說,能成為本廠工人也不錯啊。
他們自己當初進廠時候多難啊。
所以歸了包堆兒,最後靠各方麵人情進了公司的,也就六七個人。
至於其餘的二十幾人,都是完全符合公司需要,條件不錯的好小夥子。
說到這個,還幸虧廠裡成立了方便麵車間呢。
因為楊廠長在前頭已經外招了一批人了,雖然說是嚴格考核不走後門。
可實際上還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
這樣,就有一些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又進不了方便麵廠的。
反而被洪衍武沾了光,給弄進服務公司來了。
真要是全盤算算這筆賬,他還賺了呢。
當然,和人事方麵的事兒比起來,在改造工程上,要想搶個進度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