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提拔(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537 字 2024-04-17

時間進入1984年的四月。

社會上最凸顯的風氣,就是西服的流行愈演愈烈。

雖然當時的著裝風俗,服裝工藝都不成熟。

雖然國人穿上材料低劣,工藝粗糙的西裝,極不適應,也並不好看。

而且還普遍會出現西裝配球鞋、配布鞋,西裝裡麵穿圓領衫、圓領毛衣,不會打領帶,保留袖子商標這樣的笑話。

可這卻是在國家領導號召下,人民群眾親密接觸“西方生活方式”的便捷途徑。

再加上當年什麼事兒都“追風”,一旦形成流行,就勢不可擋。

所以西服仍舊像傳染病一樣,依次上了京城百姓的身。

而最大的改進和本土化的趨勢,就是女款西裝也出現了,這應該算是我們國人的一大創舉。

所以不少國營單位和機關,已經開始緊跟形勢,率先成批購買成衣或是找裁縫量身裁剪,發給乾部當工作服。

像“北極熊”這樣的大廠,自然也不甘落後。

而洪衍茹同樣受益於此。

她設計的一套白色男式西服因為聽取了洪衍武的意見,采用了一粒扣的設計,並且增加了掐腰裁剪,顯得格外有款有型。

結果與京城紡織局和服裝學院聯合舉辦比賽評選中,順利榮獲了一個二等獎。

而且還通過紡織局在年初組建的京城第一支專業模特隊伍,真正的登上了展銷舞台。

最神奇的是,現場銷售就屬她這套利用九毛錢一米的庫存桌布,趕製的服裝賣得最好。

十幾套西服,標出八十元的高價仍舊一槍而空。

為此,紡織局已經跟京城服裝二廠聯係好,準備再批量生產兩千套,放在百貨大樓試銷。

對洪衍茹個人而言,雖然沒有拿到任何物質方麵的獎勵,隻有一張獲獎證書。

但這份證書可是帶有紡織局大章的,頗具含金量,而且她已經獲得了相關領導的注意。

無疑給她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除服裝之外,當下更多的流行體現在電視屏幕上。

隨著台灣電視劇《一剪梅》的正式登陸,費玉清的演唱的主題曲成了這一時期交口傳唱的歌曲。

隻是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部電視劇的背後還有更大的意義。

那就是瓊瑤熱已經由書籍滲透到了電視熒屏上,正在以更現代、更便捷的方式開始在大陸傳播影響。

於此同時,人們也驚訝的發現,電視節目不再隻屬於夜晚了。

國家華視電視台居然增辦了白天的綜藝節目。

儘管休閒作為一種生活概念還沒有真正出現,但調劑生活的方式確實更豐富了。

至於這個現象也帶來另一個發酵作用,電視屏幕上的廣告種類和時間同樣因此變多了。

“百事,新一代的選擇。”

“質量至上有夏普”。

“威力洗衣機,獻給母親的愛”。

一起成了這一時期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但最牛的,還得說是洪衍武的名字,那簡直火得一塌糊塗。

幾乎突然之間,就通過電視成為了京城男女老少人人都掛在嘴邊的動感旋律。

敢情受外國廣告的影響,國產廠家做廣告也開始嘗試創意了。

這一年,江蘇鹽城無線電總廠生產的“燕舞牌”雙卡收錄機就做了一個率先的嘗試。

大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家新成立的廠子在毫無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居然敢進京搞展銷,要與京城、滬海的知名品牌搶奪市場。

而他們憑借的“殺手鐧”,除了較低成本上的價格優勢以外,就是經過周密策劃的廣告轟炸。

這家廠子先是節後在《京城日報》投放整版的平麵廣告,然後就是電視上的動態廣告。

但最關鍵的還得說,他們的廣告確實非同一般,極具特色。

不再是國優、省優、部優的一通虛張聲勢的亂喊。

而是由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帶著耳麥,抱著吉他歡歌勁舞。

表現的中心已經不是產品了,而是一種流行個性的情景與概念。

這不但開創了國內廣告創意的先河,也順利打動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於是,不但“燕舞,燕舞,一起歌來一片情”這句廣告歌曲火了,使得燕舞牌收錄機因此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這種效應也迅速反應到了產品銷售上。

一時間,京城各大百貨商店同類產品櫃台前。

不但國內的收錄機品牌被燕舞擠兌得冷冷清清。

就是三洋、索尼和鬆下銷量也大受影響,相形見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