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天時地利(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7556 字 2024-04-16

不但口味誘人,酸甜纏綿,有利健康,老少皆宜,而且曆史悠久。

據說其來曆與禦醫以炒紅果治愈宋光宗的黃貴妃積食有關。

至於得其名,是因為最初的糖葫蘆每串隻有大、小兩個果兒。

大個兒的在下麵,小個兒的在上麵,中間用根竹簽兒穿起,像個葫蘆似的,故名糖葫蘆。

這個說法兒,在《晚清宮廷見聞》中有,大概是可靠的。

而這東西真正開始在民間盛行,並且演變成近代糖葫蘆的模樣。

其實是始於清末,是由京城老號“不老泉”、“九龍齋”和“信遠齋”,按宮廷做法,把這玩意改良之後推廣在民間的。

也正因為製作方法不難,簡單易學。

再之後,民間的窮苦人也開始自己製作販賣,來靠這玩意在冬天掙幾個小錢。

於是每逢入冬,京津街頭便會有小販或擔著挑子,或扛著稻草樁子。

上麵插著用山裡紅、海棠果、山藥、核桃仁等原料穿成的冰糖葫蘆,走街串巷叫賣。

一到隆冬時節,更是賣冰糖葫蘆的旺季。

想想看,眼下賣這東西那不是正應季嗎?

再加上如今沒有國營單位賣這玩意,競爭對象隻是零散小商小販。

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空間無限啊。

這就是天時。

另外,乾這個也占著地利呢。

這可不是指洪衍武和故宮景點已經搭上了關係,已經有自己的兄弟成了駐紮在那兒的先頭部隊。

那算什麼呀。

這話真正的意思,是指服務公司背靠“北極熊”這棵大樹。

在進貨渠道、生產資料乃至經營權上,都有超人一等的先天優勢。

彆忘了,“北極熊”本身就是京城食品大廠。

其生產的各類水果罐頭,尤其是“山楂罐頭”,在京城長期居於壟斷地位。

所以要說製作糖葫蘆的原料,無論是主料還是輔料,服務公司隻要有需要,一點都不帶發愁的。

因為有了楊廠長首肯,服務公司可以直接從廠裡車間寫條子調撥原料,按進貨價算。

不但價廉,而且質優。

甚至假如跟車間負責人關係好,還可以直接提取衝洗處理好的原材料。

是又乾淨又衛生,還省事了呢。

至於做糖葫蘆所需的空房子、熬糖鍋和水板兒,那也全都是現成的。

小食堂就有個二十平米的空屋子,擱著沒用的一些雜物,收拾出來馬上能用。

鍋和板兒直接從大食堂拿,龐師傅回頭再寫個單子,自己從廠裡再要新的,等於就是白給。

其實就連給賣貨的三輪車進行改造,在車上加個密封的玻璃罩子,基本上都是靠的人情,占了廠裡的便宜。

因為洪衍武大食堂裡弄了兩盒雞塊,又用公款買了兩條好煙,廠裡的木匠就欣欣然幫忙了。

這能不省錢嗎?

說到服務公司真正花在生產資料上的費用,其實也就是買幾輛三輪車罷了。

還有,執照問題也很關鍵。

賣糖葫蘆的主力其實是郊區農民,他們可都沒執照,屬於無照經營。

因為就為了這倆仨月的買賣不值得,不說去申請執照麻煩,而且還得交稅,總得被工商稅務為難。

所以這幫人就不敢在大街上露麵,大部分靠遊走在胡同裡做買賣。

真要是有膽肥的,敢去熱鬨地兒賣東西,那就得防著被工商抄沒。

沒趕上是掙得多,跑了也沒事兒,可逮著那就得挨罰蝕本了。

相比之下,作為“北極熊”廠屬企業的服務公司可就沒這方麵顧慮了。

他們什麼手續都不用辦,隻憑廠子這塊金字招牌,他們就可以安安全全在全城街頭做買賣而無虞工商查處。

而且還能美其名曰落個“便民”的好名聲。

根本不會像遊商小販那樣,跟耗子躲貓似的,一見工商就狼狽逃竄。

也不會在天安門、故宮門口被景點負責人嫌棄、驅趕。

就連物價局都不會跟他們太較勁。

因為說到底都是公家單位,一家人啊,那誰跟誰啊。

想想看,這樣裡外裡差了多少?

當然,最後還得說一說人和。

這個年頭,大部分人還真是有著“國營不坑人,乾淨衛生”的印象。

這就讓服務公司的買**私人的好乾。

至少是兩相比較,價格哪怕有點差距,老百姓也願意買公家的東西。

但洪衍武擁有的優勢可不止這一點。

因為他壓根而都沒想到,“張大勺”這麼大一名廚,禦廚世家,專門做大菜的主兒。

居然在製作糖葫蘆方麵也琢磨過、鑽過,竟是個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