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人世間真的有血脈相通、氣運相連,這種玄妙的事兒存在。
同樣的一年,作為洪家的血緣至親,遠在房山縣龍口村的兆慶,運道竟然也好得出奇。
首先是家庭方麵。
春天的時候,小芹懷上了第二胎。
這不但讓小兩口喜不自勝,也讓允泰夫婦和安書記老兩口都樂得合不攏嘴。
而且對於已經有了兒子的兆慶個人來說,他和洪衍文其實是差不多的念想。
就盼著來個閨女呢,湊成一個子女雙全的“好”字。
沒想到去縣城醫院來了個b超,還真是想什麼來什麼,竟然得償所願。
這下兆慶踏實了,每天淨顧美滋滋盼著閨女落生了。
而小芹則一邊坐胎,一邊已經開始準備丫頭的小衣服、小被褥了。
至於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當然要實行,當然該響應。
可城鄉的現實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總得區彆對待嘛。
二胎,不算回事。
話說回來,安書記可還是村裡一把手呢,婦女主任甚至是小芹的堂姐。
所以這事兒就是鄉裡說話都沒用,查誰他們也不能查到自家人頭上啊。
其次在事業方麵。
兆慶撞大運的程度更是堪稱奇跡,完全是在一種難以抗衡的逆境中,誤打誤撞的因禍得福啊。
敢情今年的社會大環境對鄉鎮企業而言並不好。
由於1978年後的幾年,我國工業迅速恢複起來,並在這一年打破了供需平衡線。
從而引發出了新的經濟矛盾和社會問題。
一方麵,國家大體仍按計劃經濟運轉,國有企業被搞得很死,遠不如鄉鎮企業政策靈活。
那麼在市場供給開始飽和後,這些國營企業競爭力不足的缺陷就開始體現出來。
另一方麵,經濟的發展又導致當時國家財政赤字迅速增加,物價上漲。
所以綜合兩點,上麵就有不少人對鄉鎮企業有了意見。
他們認為麻煩都是由鄉鎮企業與城市大工業爭原料、爭能源、爭市場、爭資金引起的。
並把這些問題總結為“以小擠大”四個字,為此要求關停鄉鎮企業。
特彆是重點提出,一定要關停並轉小煉鐵廠、小化肥廠、小煤窯、小家用電器廠等企業。
而儘管“偉人”有著堅定的改革決心,生怕把剛搞活的市場又搞死了,明確指出要把一切交由市場來檢驗。
隨後國家經委和國家農委又為此專門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大調查,最終得出了鄉鎮企業對國家經濟益處大於壞處的積極結論。
但對這場社會變革持否定態度的保守派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可不甘心就此認輸。
他們也不會因為碰了下鼻子就輕易退卻。
哼,把事乾好不容易,挑毛病拆台還不容易嗎?
於是這些人又提出了一個理由,說現在市場上蔬菜供應緊張是因為大中城市郊區的農民搞集體企業,種菜的人少了。
絕不能任由工業企業泛濫影響食品供給啊。
然後硬是要國家把對鄉鎮企業的工商稅,從過去按20%的比例稅率征收,改成了按八級超額累進稅率征收,最高稅率為55%。
儘管也有不少人強烈反對加重集體企業稅負,生怕引起經濟倒退。
但當一群人既然因為利益凝結成一種觀念體係,能量也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在這個改革仍然充滿未知,迷霧重重的年代,他們這些人仍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於是因為某種默契的運作和配合,有關稅率的文件已經很快地發下去了,不易收回。
這樣即使再反對也來不及了,改革派無奈下也隻能接受暫時試行一段時間的現實。
這就導致這一年鄉鎮企業的稅負出現了較大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