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轍,也就隻有繼續在京城撿破爛。
可撿破爛也有人把著,每個垃圾桶都是有主兒的。
白天去撿要被彆人驅趕,她還隻有晚上出來撿才行。
她不出來哪兒行啊?那就沒飯吃了……
就這麼著,倆人走了一路說了一路,到了姑娘的臨時住處前。
“大得合”想都沒想,把身上的錢全掏給姑娘了,大概七八十塊。
而且還撂了話,讓姑娘以後報他的名兒,誰敢把著垃圾箱不讓她撿,就去哪哪兒找他去。
京城的爺們嘛,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就得幫人家一把。這沒的說。
結果這份仗義勁兒,反倒更把姑娘更給感動壞了。
當場手裡捧著錢,又是一個頭磕在地上。
“大哥,大哥,您就是好人。不管彆人怎麼看您,我一輩子都會感激你……”
而從這天之後呢,儘管“大得合”本人倒是沒把這事兒往心裡去,可姑娘就再忘不了他了。
再撿破爛,田香華就老到天橋那一片去。
雖然她不好意思報“大得合”的名兒,也不好意思真登門,可就盼著哪天還能再碰上他呢。
或許,這就叫做緣分吧。
畢竟愛情沒人規定層次,也從來不分高低。
難道隻有趙振民收到一條由姑娘親手編織的圍巾才叫浪漫?
難道隻有邢正義受邀到姑娘家裡做客,意外發現姑娘的父親竟然是自己父親的老戰友才叫浪漫?
難道一個坐過牢,又有一身臭毛病的人,被一個撿破爛的默默思念著、牽掛著、尋找著,就不叫浪漫嗎?
不,世間一切幾乎都被文字謀殺了,真正愛情是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規範的。
唯一可以作為衡量標準的,就是這種情感的付出,其中有多少世俗條件做為前提。
總而言之,1982年,就在這樣一種不失浪漫的氛圍中走到了終點。
在京城,兩個警察和一個“公安局的兒子”的人生,似乎都有了一些溫柔的內容可以展望了。
隻是通過這幾件事也暴露出來一定社會隱患,無法安居樂業的未婚、待業人員,已經讓京城的治安情況越來越惡化。
大量的社會閒散人員帶給這座城市的負麵壓力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而這大概就是一場醞釀中的風暴即將來臨的前提了。
至於年底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是有關社會民生經濟的方麵。
這一年通過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小康水平”,成為了全民皆知的流行詞。
雖然大部分人民群眾仍舊記不住,到底人均收入達到多少美元才算過線。但無不理解了這個詞兒是指家庭生活比較富裕、能夠安然度日的意思。
而才剛剛跨越到1983年,1月12日,偉人就又發表了鼓勵個人致富的著名宣言。
說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這時候全國各地已經開始湧現出一批萬元戶,個體工商戶突破百萬大軍。
而經統計,京城的個體工商戶也已經突破萬戶,達到1.32 萬戶,從業人員16046人。
雖然他們還算不上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但是國家鼓勵個人致富的政策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感到了生活有了奔頭。
正是“小康”這個詞兒和這種社會風向,徹底點燃了老百姓奔向幸福的熱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