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洪祿承本人沒有太在意,但他對洪衍武講的這些話,產生的影響實在無可估量。
因為首先要知道,洪衍武做生意,走的可是野蠻式的投機路子。
對市場的實踐經驗,他積累的挺多,懂得的歪門邪道、陰謀詭計也著實不少。
可要說到實處,他的商業天分和境界,其實並沒有洪祿承所想象中那麼高。
這小子之所以做生意順風順水,點子層出不窮,主要還是托了重生的福。
正因為有對曆史的了解,親眼見彆人這麼乾過。他才知道這麼乾能成,這才敢於照貓畫虎,付諸實施。
他雖然也有點小聰明,可他的創新,說透了隻不過是憑已知的經驗儘量彌補前人的不足,不犯彆人犯過的錯誤而已。
最關鍵的是,他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分散的,在判斷情況是否有利,和該采取什麼樣的後續措施的時候,完全是憑直覺、憑經驗。
這樣的他,做點小生意還行,真要把企業辦到了世界五百強的規模,那可就超出他的能力,玩不轉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曆史一旦發生重大變化,失去了對未來的掌握。或許隻要一個馬失前蹄,就能讓他前麵的成功化為烏有。
那麼不用說,他身上最缺乏的,就是能把一切現象都聯係成一體,能讓他清晰分辨出實質情況。還能以此做出合理解釋,並正確判斷未來大勢的商業理論。
而他從洪祿承這些話裡所得到的,恰恰正是這一點。
況且由於這還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悉心教導,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兒子徹底的明白,儘快的掌握,洪祿承給予的所有的解釋都是精辟入裡,直指核心。
並不會像大多數經濟學專家教授那樣,為了沽名釣譽,總故意遮遮掩掩、含混不清,非要把簡單的東西給複雜化,好以此襯托他們的學識,培養觀眾的崇拜感。
那麼說真的,這可就有點與金庸筆下的張無忌在對上滅絕師太時,驟然領悟“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這幾句話時的情形,好有一比了。
也有點與風清揚傳授劍法時,令狐衝聽到那宛如驚天霹靂的一句“如你根本並無招式,敵人又如何來破你的招式?”的情景,極為類似。
總之,洪衍武的感受如同突然開竅的令狐衝、張無忌一般,同樣是“一顆心怦怦亂跳,手心發熱,陡然之間,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平從所未見、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不誇張的說,如今突然聽聞這洪家數代人精粹的智慧與知識,洪衍武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產生了一種厚積薄發的進化。
自己都能明確的感到自己,和過去徹底不同了。
他驚訝的發現,其實隻需用父親說的觀點來觀察,無論任何買賣,他幾乎一下就能找到最關鍵的核心部分。
有了“渠道”這條經線,和“依賴”這條緯線,他就能輕易的測量出一個行業利潤的來源,和經營模式上存在的不足。
也能很快發現改善的辦法,並判斷其是否存在更多的商業潛力可挖。
說白了,他似乎突然間擁有了一雙可以看到商業本質的“透視眼”,那自然是要多興奮有多興奮啊。
所以這樣一來,在洪祿承離京的這段時間裡,洪衍武幾乎一有空就在琢磨其中的道道。
他癡迷地沉浸在自己的思想裡。想過去、想今天、想未來,從大清鹽商、洋行買辦,到官倒兒、煤老板、地產商,再到金融巨子,互聯網的風雲人物,通通在他心裡過了一遍。
甚至因為太過沉醉於其中,他呈現出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心不在焉,恍恍惚惚的狀態。
弄得身邊的熟人不免都擔心起來,還以為他有了什麼心事、遇到什麼難事呢。
誰能想到,他是心中默默“進化”呢?
當然,任何知識都必須能解決實際問題才有價值,光說不練可是假把式。
哪怕讓洪衍武如獲至寶的理論再好,可想終歸是想,沒經過實踐考驗,終歸還是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不過要說偏偏也巧了,就在驟然“得道”之後,洪衍武正按捺不住內心“寂寞”,難以克製躍躍欲試的衝動之時,還真就有了這麼一個迫在眉睫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放在了洪衍武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