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一張好嘴(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603 字 2024-04-16

洪衍武的話確實發人深省。

告一段落的時候,不但兆慶聽得入了神,安書記認真地頻頻點頭,洪祿承和允泰也均陷入了沉思。

以至於老半天沒有任何人說話,最後還是洪衍文開了腔,率先表示支持。

“安書記,舅舅,你們彆看老三年紀輕,我覺他的話挺有道理。至少比我這個專門抱著文件的人,看到的東西要實際、要深刻。其實要按他說的這個角度來看,確實不用太擔心。因為村辦企業能實現共同富裕,反倒比搞幾個專業戶更符合咱們改革開放的精神。而且毫無疑問,這是能徹底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辦法。既然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值得一試。”

有他這麼一說,本就已經動心的安書記,態度自然更篤定了幾分。

“他二外甥,你這個當官的大學生也這麼看啊,那我就放心多了。要不,要不我們就照這個辦法試試?”

而兆慶還是想的比較周全,儘管很熱切,卻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可……可辦廠總得有項目、有資金、有技術才行啊?我們農民……”

得,一談到具體的現實問題,洪衍文倒是卡殼了。

因為該怎麼乾,他這個紙上談兵的秀才可說不好。

好在洪衍武不等他為難就把話接了過來。

“表哥,放心,不瞞你說,該怎麼辦我早就想好了。隻不過這我可有個條件,安書記得答應讓你挑頭乾,好事我總不能便宜彆人……”

這麼一說,一屋子人都笑了。

安書記則趕緊拍胸脯,“他三外甥,兆慶可是我女婿,好事沒人想著他,我還不乾呢。對這個你放心。要真有好主意你就說出來,我們全村人都會感激你……”

話到此處,氣氛更是大好,

可惜,沒等洪衍武後麵的話說出來,一貫與他意見相悖的老大,這次果然又習慣性地攔了一道。

“等等,先彆急,老三,你這毛毛糙糙的,我怎麼越想越不放心啊。就算你說的有道理,可這大多都是靠推測,你怎麼能保證政策就不變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要以後風向出了問題,那安書記可怎麼辦?兆慶怎麼辦?不全被你擱裡頭了?”

而此言一出,隨後竟也得到了洪祿承的支持。

“老三啊,你大哥是持重之言。我記得五十年代,當時政策還說三十年不變呢,可後來怎麼樣?突然間就公私合營了。我為什麼主張要再等等看,就是怕這個啊。總之,做事一定要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但也必須要考慮最壞的結果呀。”

這麼一來,安書記和允泰的麵色又不由遲疑了。

洪祿承說的是真的,而且類似情況太多了,他們這年紀的人都經過,又怎麼可能沒顧慮?

否則當初安書記搞“大包乾”也就不會拖到最後了。

可這幾個做長輩的卻沒想到,洪衍武偏偏對這一條滿不在乎。

就見他一揚眉毛,竟耍弄起辯證法來。

“是,確實乾這事兒需要冒點風險。可咱們也彆忘了,什麼事情本來就是雙方麵的。偉大領袖教導我們說,先抓主要矛盾,再抓次要矛盾。那想得到一樣,你就得先放棄另一樣。天下間哪兒有百分百麵麵俱到的好事兒啊?真要是一點風險沒有,誰都看得見,那不一窩蜂全乾上了。何況話說回來,要是大家都在乾,那又哪兒能算好事?雞蛋的事兒不就這樣嗎……”

他還正要繼續臭拽下去,卻不妨挨了媽一句數落。

“彆耍貧嘴,車軲轆話你繞誰呢!”

得,這小子訕笑一下,也就不敢再賣關子了。

“嗨,我的意思是說,這裡麵風險有,可概率實在不高。另外哪怕真出現最壞的情況,我也有把握能準確判斷風向。”

“諸位怎麼都糊塗了?咱們的村辦企業性質可是大集體啊,咱不是墊底的,下麵可還有私營經濟嗎?專業戶和個體戶就是咱們的望風石啊!”

“所以政策變不變的,盯著他們不就完了?真要變,也得先拿專業戶和個體戶開刀。等哪天要是說專業戶和個體戶都不讓乾了。那我第一個支持咱們村停辦企業,把利潤全部上交國家。”

嘿,彆說,還真是這麼回事。照這麼辦,確實能看得挺明白。

於是這一下,大家都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不但洪衍爭沒話說了。就連洪祿承都承認,“對對對,大集體的買賣和咱們家老鋪的事兒,確實不一樣,是我想偏了。看來似乎可行。”

允泰和安書記則對視著點了點頭,兆慶更是興奮起來,連連催促洪衍武快把主意說出來。

可要說也真氣人,屋裡人們意見終於達成統一了吧,洪衍武自己又給大家潑上冷水了。

他隨後竟然說龍口村的情況不適合搞工業。

他的理由是,第一,龍口村位置偏遠又在山裡,路不行,那麼搞工業用汽車批量進原料,往外運貨都不方便。

第二呢,無論任何工業的廠子都得購買機器設備,小五金廠和小水泥廠也是一樣,那麼啟動資金至少也得幾萬塊,耗費成本太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