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隨風走(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7983 字 2024-04-16

想必認字兒的人都知道瓊瑤和金庸,無論他們的書喜歡還是不喜歡。

1982年的內地毫無版權意識。

儘管還沒有一家出版社有正式授權,但盜版書籍已經明目張膽的成為熱銷讀物了。

價格還都不便宜,一塊多一本呢,比正經書得貴一倍。

但這仍然阻止不了人們的熱捧。

尤其是中學裡的男生女生,幾乎把都會想方設法把一切經濟資源投入到這兩種精神食糧上。

然後不分課堂課外地沉溺於的世界之中。

女孩兒正是從瓊瑤的文字間第一次知道,原來戀愛可以這樣談。

男孩兒則從金庸的故事中體會到了俠者風範和快意恩仇的江湖夢。

隻是一旦被家長或老師發現,肯定是沒好果子吃,甚至是被暴揍、被處分。

然而這東西上癮啊,還是屢教不改、抓不勝抓。

水清的妹妹水漣就是典型的一例,已經十四歲的丫頭了,被瓊瑤迷到了恍恍惚惚的地步。

她不惜謊報教材費、文具費,攢下來買瓊瑤的書,然後和同學換著看。

結果一次晚上看著看著忍不住流了淚,就被水瀾給發現了。

這下好,水家差點翻了天,水漣就是不想哭也不行了。

她的《窗外》和《我是一片雲》都沒了不說,還挨了水嬸一頓狠呲兒。

從此之後,連再跟家裡要錢都沒那麼容易了,必須有老師的簽字才行。

而舉報者水瀾倒是拿著她的書跑單位看去了。

這件事,也就水清有點心疼妹妹,可她也不能護著啊,怕早戀、怕影響學習啊。

卻沒想到,打此之後,水漣的學習成績反倒直線下降,連人都變得沒精打采的了。

後來還是洪衍武見水清著急,特意勸了幾次,算點醒了她。

洪衍武說那書是沒用,可隻要程度適當,看看也不見得有多大壞處。

是愛情不假,可小姑娘也就是有點好奇心,絕不會看完了就談戀愛去。再說也沒地兒找那白馬王子去啊。

如果大家都在看,就你不看,自然讓同學排斥,反倒成了異類,倍感孤獨。

倒不如用這個當成獎勵,或許還能讓水漣的學習成績恢複。

後來水清就開了恩,和水漣約法三章。

答應隻要她學習成績上去,自己花錢買,背著家裡人,周末給她看。

彆說,還真靈。沒多久,水漣就又名列前茅了。

而後來知道這事到底怎麼回事以後,小丫頭對洪衍武自然也是好感大增。

至於電影和電視劇呢,本身這兩樣東西倒是沒漲價。

可有一樣啊,由它們引發的商業消費現象卻不容小覷。

比如說吧,這一年,儘管有《牧馬人》、《城南舊事》等諸多經典影片上映,但電影銀屏上的霸主,當仁不讓卻是《少林寺》。

這部功夫電影不但讓嵩山的遊客量激增,也引發了“武術熱”。

促使全國人瘋了一樣發出“我要練武”的呼喚,也導致許多孩子離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師學藝。

即便是沒這種膽量的孩子們呢,也是很瘋狂。

有人虔誠地把《少林寺》看了五遍,甚至十遍的,玩具類彆裡的的刀槍劍戟成了他們纏磨家長的最終目的

到最後腦子一熱,甚至乾脆就把腦袋給剃了光頭。

感覺這樣,自己就接近武僧了,也有了一身橫練功夫似的。

於是連老頭帶孩子,街上的“亮點”“蹭蹭”猛增,也讓理發店的剃刀手藝又熱門了起來。

像水庚生這樣會耍剃刀的師傅重新成了理發店裡最忙碌的人。

當年沒有人具體測算過,不過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節電的作用。

想來供電係統也是打心裡,對《少林寺》劇組表示感謝的。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年輕人這兒卻恰恰反過來了。

因為差不多同一時期,在電視機熒屏上引起轟動的,是試圖探討人性複雜麵的3集國產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

由陳寶國塑造的劉思佳是個叛逆青年的形象,特彆符合現代審美情趣。

於是很多京城的爺們出於崇拜心理,都跑到理發店的燙發部排隊去了,想要立馬改掉了流行多年不變的“青年式”、“一邊倒”發型,換一個“劉思佳”那樣的大鬢角卷發。

這時京城有名的“美白”、“四聯”又走在了同行的前麵,幾乎都麻利兒引進了那種掛滿電線夾子的燙發器械。

就這樣,“爆炸式”和“菊花頂”橫空出世,這股時尚風一下就席卷京城啊。

不過要說實話,說男青年們就多麼喜歡這樣另類的造型,其實倒也不見得。

多半還是因為起床晚了不用吹風,省事兒,這才是男人間無需言表的秘密呢。

同樣的,因為陳寶國在劇中吆喝著賣煎餅果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也是從這時候起,京城的早點業就增添了這道“津門”的特色食品了。

一時間,宛如星火燎原,全城到處都能看見推著三路車燒著鐵板鐺的“津門正宗”。

看著這股子聲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津門不許吃煎餅果子了,都把小販們都逼到京城來討生活了呢。

而“加不加雞蛋?一個還是倆”?也很快成了許多人早上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這股子風潮的帶動下,花個一毛錢出門吃早餐,甚至自帶個生雞蛋到煎餅攤,越來越成為京城百姓生活裡的普遍現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