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年頭靠人頭傳達消息才是真苦呢。
彆說一千了,就是一萬也得裝啊。
真要是政策允許,他恨不得把他所有的經營據點都按上一部電話才好呢。
像這次他聽人家說,現在個人住宅也可以申請電話了,初裝費才四百,他就高興壞了。
當即就決定這事兒隻要一忙完,馬上就再去玄武區郵電局申請,先給自己家裡和老宅那頭安上電話再說。
應該說,到這一步,一切硬件已經就緒了,最後還欠缺的就是如何吸引客戶上門了。
或者是說,該如何讓客戶知道洪衍武他們經營這方麵業務,主動聯係他們。真讓他們上門去收購也是一樣。
那該怎麼辦呢?當然得打廣告了。
這年頭的廣告當然還不能隨便登。
提供的廣告內容在任何媒體的廣告部門都必須得經過審核,這是一個前提。
再者說,這項業務也隻針對單位,不對個人。
所以洪衍武能選擇的也隻能是見不得光的法子——散發小廣告。
在這方麵他已經有了些經驗,還找上次給服裝夜市印傳單的印刷小廠。
但具有突破性的是,他這次決定采用定點投放的方式,讓底下人去各個機關部委的宿舍區大院,有針對性的“掃樓”投放。
所以他要印的,可不再是上次那樣在大街上發放的草紙廣告了,而是改成了便於塞進人家門縫裡的小卡片。
當然,因為是兩家煙酒店,卡片也需要印刷兩種。
但這種卡片正反樣式是一樣的,上麵的內容也很簡單。
除了“誠意求購高檔煙酒,歡迎電聯或上門谘詢”的廣告語之外,就是兩家煙酒店各自的名稱,聯係人的名字,地址和電話號碼了。
就這樣,名片這玩意也因為洪衍武,超前於原本的曆史,在京城出現了。
隻不過,並不是什麼高端的身份象征,而是應用在了低端的偏門生意裡。
要說還真管用,這種卡片小廣告投放了僅三天,就有生意通過電話找上門了。
此後,每天來電都在增加,而不出一個禮拜,隨著廣告繼續投放,電話已經有了應接不暇的勢頭。
為此,“淘氣兒”和“順子”都分彆找了人替換著幫他們接電話了,否則誰的嗓子也受不了。
而具體的收獲就是,短短的一周之內,兩家煙酒店就得到了近一百三十餘條高檔香煙,和近百瓶的美酒佳釀。
彆的不說,僅衝能收到三瓶1966年前出產的“老飛天”茅台,和兩瓶1972年的“黃醬”特需茅台。
洪衍武就知道,自己這次又作對了。
這足以證明廣告投放的精準,證明電話是與官員家庭最方便的溝通方式,而且市場上需求旺盛,許多官員家庭對這“第二財路”趨之若鶩,他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他心裡也是好一通狂喜,爽快的把收購價格又調高了不少。
香煙視品種定在了官價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而名酒定在了百分之一百四十到百分之一百六十。
如果是年份久遠的茅台、五糧液甚至可以高達百分之二百。
這樣就是說,大家夥用越低的價格收東西,他們就掙得越多,低於洪衍武收購標準的錢全是他們自己的。
這對每個人,當然都是一種強大的鼓舞。
現在每家店差不多七八個人,如果按照已經取得的成績來算,才一個星期,他們每個人的平均收入就在百元左右了。
更彆說誰都看出如今生意才剛起步,眼瞅著錢景一片大好,好戲還在後頭呢。
總之,正當同時代的許多人還在尋找勤勞致富的機會,想辦法靠從事加工、生產、零售積攢第一桶金的時候。
就在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在農貿市場販賣雞雛,萬科總裁王石在火車站的貨場裡搬運飼料的時候。
洪衍武帶著他的人已經跳過了這一艱苦創業的起步階段,開始靠“信息”來舒舒服服的掙錢了。
甚至他們還想到了有朝一日,或許還會從這些顧客身上開發出進一步潛力可能性。
為此洪衍武不但鼓勵大家夥儘量和那些官員家庭多接觸,與之成為“親近的朋友”,讓他們成為鐵杆的回頭客。
他也要求大家夥,要把做成的每一單生意的信息,乃至後續得到的信息,都及時準確的記錄下來。以方便他進一步的整理留存。
比方說,每一單生意,賣主的名字,職位,工作單位,住址,聯係方式,家庭成員情況,什麼時候賣了些什麼,在哪兒交易的……
越詳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