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些電子表、計算器、磁帶,你就塞箱子夾層裡啊?還有那洋煙,你就明目張膽放箱子裡?這要被查出來怎麼辦?”
陳力泉不無擔心的問。
但洪衍武顯然滿不在乎,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放心吧,哥們兒。你也不想想,能坐飛機的都是什麼人?咱們登機,空乘稱呼你都是‘首長’,誰還能查你啊?這種思維盲點在古代叫‘燈下黑’,現代叫‘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上次我從濱城回來就那樣。要不是因為花城港客多,或是怕機場發生遺落托運行李的意外,我都不費這個事兒……”
果不其然,洪衍武說的確實是實情,八十年代乘坐飛機,幾乎就沒有安檢的概念。
當他們真到了花城的“白雲機場”,發現辦登機手續的櫃台旁隻有一張告示,說明哪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
寄行李時,工作人員隻針對服裝時髦,形似港客的人,才會偶爾問一下是什麼東西。
但根本沒有什麼檢查,更沒有什麼安檢儀器或設備。
對帶茶水登機也完全沒有限製,那時還不大有保溫杯,有的乘客坦坦然手裡拿著一個裝滿茶水的大玻璃瓶,根本無人管。
而且因為飛機允許吸煙,打火機和火柴自然也能帶上飛機。
其實說句大實話吧,這個年頭哪怕旅客帶槍、帶炸彈上飛機都沒事。
因為要不是如此,一年半之後的共和國第一起劫機案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當時劫機歹徒卓長仁、薑洪軍與四名同夥在萬裡高空,可是用手槍對準了民航機長,挾持了空乘人員。
那不就是因為沒有安檢程序的緣故嘛。
不用說,陳力泉不同於洪衍武。
對他來講,第一次乘坐飛機的經曆一定會感到很新奇的,很期待的。
實際上對當時的平頭草民來說,能看見飛機的唯一機會,就是從新聞的短片上看見國家領導人與外賓走下飛機舷梯的場麵。
在那時人們的印象中,乘飛機隻是領導人和外賓的事,與一般人無關。
毫不誇張的說,除了洪衍武和陳力泉,整個福儒裡所有人接觸到的人中間,無論是上級、同事、家長、親友,恐怕還沒有一個人坐過飛機的。
所以能有這麼一次親身體驗的機會,陳力泉能不激動嘛?
其實還不光是他一個人,這次乘坐caac131航班的大部分國內旅客都是如此。
坐著擺渡車到停機坪的飛機前下了車,從一上舷梯登機的時候開始,就有人興奮地拿出相機來拍照留念了。
多數人都得請人為自己拍照,或者相互拍照。
這一看就知道,多半也是初次登機。
而上了飛機之後,照相的人就更多了。
有一個中年乾部模樣的人,剛一進機艙,就一屁股坐在頭等艙座位上。
空姐愕然,正要詢問,卻見他揮手示意。
原來正由同伴為他照享受頭等艙的照片,照完了自然也就聽從指引,該坐哪兒坐哪兒去了。
要說這舉動傻是傻了點,而且也耽誤大家夥的時間,不過這一幕讓陳力泉看著眼裡,卻實在是有點羨慕。
他忍不住對洪衍武說,“你還記著總理訪問亞非的彩色新聞紀錄片嗎?電影裡總理坐在機艙內,他旁邊的舷窗外還有旋轉的螺旋槳和藍天白雲的景象呢。”
“我當時就想,恐怕自己一輩子也沒機會上天看看呀,真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滋味。你還彆說,今天真坐上了,而且還是咱倆一起坐的。”
“隻是太可惜了,咱倆沒法留影紀念。哎呀,咱們要是也帶著相機就好了。”
洪衍武聽了不免微微一笑。
“是我疏忽了。你放心,下次一定給你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