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大白熊站在一個冰雪環境中,昂首挺胸的形象。
晶瑩剔透的玻璃瓶子,上麵凸出來“北極熊”三個大字。
最爽的是那一開瓶就能頂一鼻子的汽兒,和從“呲呲”地冒著小泡黃色液體裡,溢出的橘子香味兒。
這就是從1951年起,老京城人對汽水的獨有印象。也是當年老京城人對“汽水”這兩個字唯一的概念。
其實八十年代裡,除了“北極熊”之外,京城還有北城出產的“冰川汽水”和重文區的“天壇汽水”。
可這兩者多用香精色素,業內俗稱“三精水”,屬於不入流的低端汽水,很快就自我泯滅了。
相反的是,“北極熊”重質重量。汽水中不但加入了新鮮研磨的熟製桔醬和從桔子皮裡提取的桔油。而且隻憑惰性氣體二氧化碳來抑製細菌,不含任何添加劑。
實際上僅憑外觀就能看出它的特彆之處來,因為瓶子裡的汁液是濁的,輕微晃動後,桔茸上浮下沉。
於是這就讓京城的人們形成了一個固有概念,“‘北極熊’才是真東西。”
也正是因為這種長久以來有口皆碑的認可,哪怕是改革開放之後,“北極熊食品廠”的冷食、冷飲一直在京城市場穩穩占據統治地位。
洪衍武還清晰地記得穿越的那個雪夜。
駕車逃離途中,在五環邊上看到“愛啃達斯”廣告牌時,他最想念的,其實就是那時已經絕跡於京城的“北極熊”汽水。
而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再次回到了過去。不但能重新喝到這種汽水,還會有朝一日成為這個廠子的正式職工。
這也就難免讓他倍感神奇,覺著命運這東西實在匪夷所思,讓人無法看透了。
1980年的11月1日,這一天既是周六,也是洪衍武、陳力泉和水清正式報道的日子。
他們幾個準時在早八點,來到了位於安樂林路的“北極熊食品廠”,並順利找到了人事科辦公室。
入職手續很簡單,人事科長也很和氣。隻是洪衍武他們沒想到。按照廠規,新職工在正式上班前,居然還要先接受為期十天的入廠培訓。
而更讓他們意外的是,當跟著人事科長來到新職工培訓班後,在這間屋子裡,他們居然還發現了另外的兩男一女。這也就是說,和他們同一期進廠的還有三人。
這種情況下,彼此見麵都會發出善意的笑容來。隻是還沒來得及搭上話,負責為他們培訓的人就進來了。
培訓班由勞資科負責,但照例得先由廠辦老主任發言關心鼓勵一下。
“你們六個年輕人,是咱們廠的新鮮血液,是咱們咱們廠的未來。我代表全廠的職工歡迎你們加入這個大家庭。希望你們今後要永遠地愛護這個大集體,儘你們的所能為咱們廠子添磚加瓦。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把這個廠子辦得更好,大家夥兒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好……”
老主任說這番話時還不時的對幾個年輕人笑笑,那模樣很慈祥,讓人覺得很溫暖。最後臨走時,他還關切地要求他們把每天學習心得寫錄彙總後向他彙報。
應該說,這一番激勵很到位,除了深知套路的洪衍武以外,讓其他人都感到很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