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農貿市場(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4275 字 2024-04-03

“又肥又嫩,又香又鮮!”

好嘛,連滋味兒都喊出來了,二裡地外,就能叫你舔嘴唇。

而今天必然當屬賣螃蟹的吆喝聲最悅耳,“地裡出的好螃蟹啊!”、“一盤蟹,頂桌菜!螃蟹下酒,是最可口啊!”、“滿蓋兒肥啊!錯過了就沒——啦!”

像洪衍武和陳力泉這樣的1957年之後出生的京城孩子,都沒怎麼感受過這種地道的京味兒叫賣聲。聽著是好玩、熱鬨,可他們誰都不明白怎麼螃蟹會是地裡出的,那不應該是水裡出的嗎?

其實這個典故是這麼回事。舊時水利工程落後,京津一帶處於河下梢處的田地,常有積澇水災,淹沒農田。到秋天高粱紅了,成群螃蟹由河裡上岸進地裡吃高粱。

到了夜裡,人們拿著馬燈,相間放在地裡,螃蟹尋亮蜂擁而至,拿個麻袋俯身可得,忙得撿不過來。

所以才會有此一說,也應了古人所謂“河蟹與稻糧俱肥”的說法。

像《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史湘雲做東道,寶釵說,“我們當鋪裡有個夥計,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兒送了幾斤來”,由頭也是在此。

當然,賣螃蟹買螃蟹的過程也很有講究。俗話說,“七尖八團”、“七上八下”,意思是七月吃公的,八月吃母的。

另外還得要新鮮的,最常見的法子是看螃蟹翻個再爬起來的速度,越快越生猛。

至於螃蟹肥瘦,要看後腿殼便和後腿胸蓋接縫處裂縫大小,縫大則肥,縫小則瘦。

像不懂什麼的年輕人顯然就是最不適合買蟹的。因為會不會挑蟹是一回事,答話問話也有忌諱。要是愣頭青,一不小心、二不小心就能碰一鼻子灰。

比如說,洪衍武和陳力泉就親眼所見一個鬨得不愉快的例子。那就跟一出活相聲似的。

“大哥,你多少錢?”

“你說誰多少錢?”

“彆急大哥,我說的是螃蟹。”

“螃蟹就螃蟹吧,你喊大哥乾嘛?”

“對對,大哥,是螃蟹。”

“成心是吧?你他媽才螃蟹呢。”

一賭氣,賣主乾脆把螃蟹一扔不賣了。這壓根就不是錢的問題,你加錢人家都不理你。就告訴你“彆地兒掃聽去”。

沒轍,京城這個地方就這民風民氣,代代相傳。人們很重禮數,通常也是把自尊心放在利前麵的。

而洪衍武和陳力泉也以此為戒,誰都沒多廢話,就挑螃蟹不說話,也沒討價還價,直奔主題。

最後痛痛快快掏了十塊,買了十六個猛掙蹦的大個兒母蟹。算是順利完成了任務。雖說價兒貴了點,可東西也是真好啊。份量足有二兩一個,掀開團臍,全是滿黃,完全能預見家裡人的滿意。

可就在倆人接著逛下去,打算再買點鮮貨的時候,倆人忽然之間就傻眼了。齊齊的大吃一驚站住了,因為他們竟然發現,麵前一個守著三輪車張羅著顧客,吆喝賣菜的姑娘居然是他們西院兒的鄰居——水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