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商店的領導們發覺市場異常,還誤以為字畫和印石看漲是受彙率影響呢。開過會後,誰對價格走勢還沒有太關注。
否則如果市場透明,信息通達,國家肯定會發覺有人搶購,也會主動惜售,並出台管控措施的。
總之,算是讓洪衍武抄著了。
實打實的說,他手裡的這些字畫和印石購入價花了六十來萬,可如果按當前的市場價估價,價值已達一百一十萬了。真是光躺著就掙了五十萬啊。
這還完全沒有炒作,隻是他個人正常收購導致的。真要拿到國際市場上,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因為在香港、台灣乃至日本,像這些字畫和印石的價格雖然同樣處於低穀,可也是國內的兩三倍呢。
最後,在這一時期,還有兩件和消費有關的事值得一提。
它們的意義尤為積極,足以證明我們的國家正在從在往更好的方向轉變。
一,在這個夏季,“運動”中遭遇改名的“京城烤鴨店”終於恢複了沿用近百年的“聚德全”老字號。
半年之後,1979年12月,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彩色海報《人民畫報》,史無前例的以3個版麵介紹了“聚德全”烤鴨。一時之間,烤鴨再次成為了全中國人民心中美食的象征。
它的魅力如此之大,甚至引得幾個美食愛好者湊錢買火車票,從山西到京城,目的僅僅是為了品嘗畫報裡熠熠生輝的著名美食。
而當人們對於美食的渴望再次被激發的時候,人們也發現了“老字號”背後的魅力和商業價值。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起,全國各地數不儘的老字號又逐漸開始找回已經失去多年的商業傳統和經營方式。
二,1979年夏,一架飛機從美國飛躍太平洋,降落在“首都機場”。
走下舷梯的乘客裡,有5個肩負特殊使命的人物。他們是“美國汽車公司”一行,其中有位美籍華人顧問叫沈堅白。
而京劇給他們這些人印象最深的是,竟然是當時大街上整齊劃一的“212吉普車”。
其實這也正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就為了這一年共和國宣布不再限製私人擁有汽車的政策。這些美國人興起了要在這個自行車王國找合作夥伴生產汽車的念頭。
接下來經過漫長的談判,1985年,中外合資生產的第一輛汽車“切諾基”,在“京城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誕生了。
這是一款具有純正美國血統的輕型越野車,但是當時購買切諾基的人,差不多都是當成轎車來用。在京城的汽車發展史上,這個大家夥扮演了令人矚目的角色。
而這場合作的真正意義,倒不是這款車有多麼地成功。而是就此拉開了利用外國資金和技術,發展我們國家自己汽車工業的序幕。
是的,就是這樣,這一年的夏天,無論從社會的哪個角度來看。我們這個國家群體特征除了人多,就是呈現出兩個字——饑渴。
無論從精神、肉體,都是。
而在這種烈日炎炎之下,幾乎每個人都渴望著更為迅速的變革。